這世人和下輩子

在恒春鎮上,家家戶戶都看得到閑著沒事的老人。他們串門子聊天時,並不泡茶,而是用菁葉裹石灰包檳榔待客。外人視為不雅也不健康的陋習,在此地可是又濃又香的生活情調。旅行首重入鄉隨俗,但這項癮頭,我可是敬謝不敏。

三位在門口剝檳榔吃,閑話家常的老嫗見我走近,仔細打量我一番,問道:“是誰家的後生?”當我告知是台北遊客時,她們齊聲驚呼:“打這麽遠來,是為哪樁事?”接著,她們屈指數算離家的次數、遠行的距離,並互相比較一番。

妙的是,三人不是比誰走的路長、誰過的橋多,而是比誰最少離鄉。三人各自走了近一個世紀的人生道路,卻老在家園附近打轉,頂多就是前往鄰鄉趕集,到他鎮朝廟會。“行千裏路勝讀萬卷書”這句勵志話,在眼前幾位不識字、不遠行的老人身上全不適用。

看她們耳還聰、目還明、腰杆還挺,回憶往事清清楚楚,人情冷暖肯定都嘗過。能夠如此豁達,想必有特別的處世之道。我好奇地請教一站、一坐、一蹲的三位長者:“有沒有想去的地方?”坐椅子的那位年歲最長,舉手遙指北方:“我從小就想到北港拜媽祖,現在能去也走不動了。不要緊,我做人本分、做事實在,下輩子一定能去成!”

雖只是輕輕感慨,但話中涵括了她為人處世之道。她深信因緣果報,確信這輩子只是輪回的片刻。這是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最大自由啊,身雖困在方寸之地,心卻往返生生世世。

屏東縣恒春鎮,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