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古堡的擺渡

台灣小調《安平追想曲》現在很少有人唱了。在我小時候,收音機不時播放著,大人小孩都能朗朗上口。內容大意是:一位身穿花紅洋裝的少女站在港口不動,寄望海風能將思念傳給出海的情郎,海風卻嘲笑她的癡情,吹散了她的滿頭金發。二十年華的她從未見過父親,只知脖上掛的金十字項鏈是父親留給母親的,他是荷蘭的船醫……這首哀怨的歌曲,不只訴說著一個混血私生女的悲劇,也是安平多少滄桑舊事的其中一頁。

1622年,荷屬東印度公司占領澎湖,以其為東亞貿易基地,次年在台南鯤建簡單砦城,是為安平古堡的前身。1624年,在與中國明朝軍隊激戰八個月之後,荷蘭人同意把設置於澎湖的要塞和炮台毀壞,並於遷至台灣島後,將原有的砦城擴建成規模宏大的熱蘭遮城(Zeelandia),作為荷蘭人統治全台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

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將荷蘭人逐出台灣,建立了台灣史上的第一個漢人政權,並因懷念閩南泉州府南安縣的故鄉,而將此城改名為安平鎮城。鄭氏三代統治者均駐此城,故又名“王城”。1873年,英國軍艦來犯,船炮命中城內軍火庫而引發爆炸,使整城淪為廢墟。次年,清廷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將塌陷城墻之紅磚運至二鯤,建億載金城炮台。

如今,安平古堡與億載金城已是到台南觀光必遊的古跡,早年兩處隔著運河,無橋可通,只能靠竹筏擺渡。這張照片正是安平渡口的一景,小小的竹筏站滿近二十人,撐篙的雖是外省退伍老兵,所渡的人卻是在本島出世的各省新生代,在此岸候船的則是祖先老早就在台灣紮根的閩南人。那天,我覺得自己拍到的不只是一張安平的擺渡,還是台灣的歷史與命運。

台南市安平區,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