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廟的把關老婦

四川樂山市、安徽金寨縣均有關廟鄉,我去的這個卻是在台灣嘉南平原,盛產竹筍、鳳梨。境內赫赫有名的“山西宮”昔稱關帝廟,2009年才大肆慶祝建廟三百四十五周年。

史載此廟由拓荒先民草創,初為土砌葺屋,1718年依日人寺廟建為堂宇,1933年整建為南方廟宇形式,1982年再另建華北式廟宇。舊廟被移於巍峨壯觀的新廟北側,成為如今北南、大小、新舊並存的奇觀。

記得我造訪的那年,新廟正在興建,聽村民說新廟落成老廟就會拆了,我信以為真,懷著憤慨捕捉老廟的神韻,發現不遠處的這幅景象竟然跟我的心境十分契合。

那紅磚鋪就的巷道、木板搭成的矮屋、緩慢的生活步調,或許與三百多年前先民屯墾時期的景況相去不遠?這位老婦怕不有八九十了,卻把拐杖杵得像是把關權杖一般威風,雖然滿臉風霜,身形卻挺得如同一尊堅守傳統的塑像。

廟志有言,此宮歷經明鄭、清朝、日據、民國等各時期,經逢多次變故、浩劫依然屹立;建廟沿革正代表了地方的開拓史。只是不知從何時起,天上聖母、玉皇上帝、觀音佛祖、注生娘娘、彌勒財神都搬進了殿堂;加上孔子、月下老人等,各方神聖不下十來座。

新事物永遠不愁不來,舊文物一旦被破壞就回天乏術了。每個時代都有新舊交替的問題,如何保留祖先留給我們的好傳統,而又能留給子孫美好的創新,可真是需要智慧啊!

台南縣關廟鄉,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