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蒙古軍中的漢族名將們

有關蒙古滅南宋的掌故裏,有這麽一則流傳很久的故事:崖山之戰中,元朝漢族將領張弘範全殲張世傑水師,逼得宋朝末帝在陸秀夫的背上跳海殉國,事後有人在崖山留下一塊石碑:宋將張弘範滅宋於此。

這個笑話顯然是不真實的。在蒙古滅南宋的過程裏,有許多漢軍漢將不假,但是大多數的漢族兵將,都來自於中國北方,除了劉整等少數人外,基本都是對南宋沒有太多感情的,所以“宋將張弘範”的說法,顯然失真。

但是不容否認的是,蒙古滅南宋的戰爭,是蒙古橫掃天下的戰爭裏,打得最艱難的一場戰鬥。這場戰爭持續半個世紀以上,從蒙古帝國一直打到元朝。蒙古的統治者,從可汗一直打到皇上。無論是橫掃中亞的蒙古騎兵,還是驍勇無敵的阿速軍,兇悍轟鳴的回回炮,蒙古人的一切拿手武器,似乎都無法敲開南宋的鐵壁雄關。而戰爭真正的轉折點,就是最後一次襄陽會戰中,蒙古改變戰術,用大量的漢兵漢將為主力,去對付同樣是漢人的南宋軍隊。沒有想到這個做法立竿見影,接著大元朝摧枯拉朽一路南進,接連占領南宋各省份,最後還是由漢人張弘範,在崖山海面,為悲壯的南宋王朝,送了最後一程。

可是,這些漢族兵將們,他們為什麽會選擇為蒙古軍效力呢?他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哪些遭遇?

說到蒙古軍中的漢兵漢將,雖然後人多調侃張弘範,但是在當時,蒙古漢將中資格最老,戰功最卓著,最受蒙古人尊敬的,卻是史天澤。

史天澤,字潤甫,河北永清人。從北宋開始,史家在當地就是世家大族。北宋滅亡初期,還曾組織民團參加過抗金戰爭。他們的村莊,類似於水滸中的“祝家莊”,幾乎全村習武。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史天澤,從小就孔武有力。公元1213年,蒙古將軍木華黎統兵南下時,史天澤的父親史秉直率部歸降,史天澤也在其中。此時的史天澤才11歲,但少年老成,體魄見長。木華黎見後大為驚訝,對其父說:“汝子有將帥之相也。”之後,史家的這支軍隊,就編入了蒙古軍的漢軍戰鬥序列中,且以史家為核心不斷發展壯大。蒙古軍隊起先自恃英勇善戰,瞧不起漢軍,年少氣盛的史天澤主動找蒙古武士比試騎射,而且大多數時候他都能獲勝。18歲的時候,史天澤參加蒙古軍中的騎射賽,一舉拔得頭籌,他也是第一次在這個比賽中獲得頭籌的外族人。消息震動了整個蒙古軍。從此,史天澤就脫穎而出了。之後史天澤隨軍南征北戰,主要是幫助蒙古軍平定北方漢族反抗蒙古人的紅襖軍起義。他雖勇猛,卻同樣富有謀略,經常謀定而後動,在戰鬥之前把每一個細節都算計到。同時他酷愛讀書,是蒙古軍中難得的“知識分子”。雖然是漢人,但史天澤性格豪爽,為人慷慨,與蒙古軍將領常打成一片,各路蒙古軍將也樂得和他攜手作戰。公元1217年,史天澤的兄長史天倪在戰鬥中遇害,史天澤承襲兄職,成為史家軍的最高長官,同年,他參加了平定真定以及金朝筠州的戰鬥,屢立戰功。公元1229年,史天澤第一次碰釘子,就是完顏陳和尚率領的忠孝軍。在這場慘烈的廝殺裏,史天澤本部兵馬被打得潰不成軍,僅帶千人突圍而出。但不服輸的史天澤並沒有因此撤退,反而又把這千人集結起來,以雪恥為口號,趁金軍班師的機會,竟然一舉奇襲了衛州,衛州堅城,就這樣落到了史天澤的手中。3年後,史天澤終於在筠州之戰裏報了仇,他的部隊參加了圍攻老仇人完顏陳和尚的戰鬥,並最終將完顏陳和尚打得全軍覆沒。之後史天澤的部隊又參加了最後平滅金朝的蔡州之戰。這時候的蒙古和南宋還是盟友,但史天澤卻料定,兩家關系在滅金後必然改變,因此他未雨綢繆,在蔡州之戰剛結束時,趁南宋軍還沒有回過神來,就突襲了南宋的重鎮壽州。以劣勢兵力將數萬南宋軍擊潰,這種不宣而戰的手段雖然下作,但卻給蒙古人後來渡江,打下來一個重要的橋頭堡。

在早期的滅金戰爭裏,史天澤雖然建功頗多,但在蒙古軍中並不算最突出的。他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在之後的滅宋戰爭裏。騎了一輩子馬的他發現,他竟然對水戰無師自通。宋蒙戰爭早期,蒙古人嘗夠了宋朝水師的苦頭,決定組建自己的水師,史天澤擔任了這個重擔。他訓練的水師,無論是戰船規模還是水手素質,都不比南宋的精銳水師差。在公元1252年蒙古人攻打合州釣魚城的慘烈戰役裏,史天澤的水師出手驚人,他的部隊負責在長江裏打援。數月時間,南宋精銳水師竟然在他的阻擊下無法前進,小小的釣魚城被蒙古大軍完全切成了一座孤城。釣魚城之戰失敗後,蒙古可汗蒙哥汗殞命沙場,蒙古軍中有多人遭到責罰,唯獨史天澤因為打援有功,反而得到了5座城市的嘉獎。史天澤卻推辭不受,堅稱未滅南宋,無顏受賞。忽必烈掌權後,史天澤更受重用,在蒙古進攻南宋的關鍵戰役——襄樊戰役中,史天澤提出了長期圍困,斷其外援,步步緊逼的策略,主張采取螞蟻啃大象的辦法,將襄樊包圍,然後用絕對優勢兵力一個一個啃下據點。正是在這個方案下,蒙古大軍經過5年的圍困,終於成功奪取襄樊平原,打開了進入南宋的門戶。蒙古大軍進入鄂州時,史天澤因病火線返回,不久病逝。此時,他已經是元朝太師,堪稱是元朝漢將裏出將入相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