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誰幫武則天奪權

在李唐王朝289年的歷史長歌中,卻偏偏有一段15年的插曲:公元690年至公元705年的武周政權。這個政權的創始人,就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說起這位女子,各種影視作品多少年來不停地“八卦”,她的人生早就有了傳奇色彩。本來是山西並州一家木材商人的女兒,先入宮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卻私下裏和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好上了。李世民死後,先被發配到尼姑庵當尼姑,苦熬了幾年後鹹魚翻身,被終未忘情的唐高宗李治接了回來當貴妃;然後深宮裏沉浮,先算計掉了李治寵愛的其他妃子,坐上了皇後的寶座,從此獨霸後宮;接著參政議政,趁李治荒廢國事,沉於享樂的機會漸掌大權,期間據說害死了自己的大兒子二兒子;李治死後又廢掉了先後做皇帝的三兒子四兒子,最後水到渠成,成功奪權,取唐而自代,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武周王朝。

這樣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千百年來,以其陰狠的心機,堅忍的耐力,跌宕起伏的人生,還有身為皇帝的不朽政績,一直為後人所傳誦。她是正?是邪?是大逆不道的篡逆者,還是開創盛世的明君?還有她那些有鼻子有眼的情史以及做皇帝後豢養男寵,荒淫後宮的經歷,都為後人所津津樂道,褒貶不一,就如她去世時那塊無字碑一樣,種種非議吵到今天,依然沒有定論。

但是有定論的是一條:在她從尼姑到妃子,從妃子到皇後,從皇後到皇帝的過程裏,她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身邊聚集了各種能人,為她鞍前馬後,殊死效命,效命的結果,就是大唐的基業僅過了二代,就輕而易舉地改了姓。說起這些為她“幫閑”的人,後代史家的評價大多是一致的:都是些不忠不孝的佞臣!

然而,這些佞臣,真的就一無是處嗎?

從尼姑到女皇帝,闖關奪權的道路是艱難的,對於當年的武則天來說尤其艱難。在唐高宗李治在位的早期,回宮後她面對的第一個強大對手,就是三朝元老長孫無忌。

在有關武則天的電視劇裏,長孫無忌大多作為反面人物出現,但他確實是唐朝初年最傑出的政治家。他本姓“拓跋”,隋末的時候就是山西當地的門閥望族,和唐太宗李世民是“發小”,更是唐太宗的妻子長孫皇後的哥哥。唐太宗在位時期,他先做大將軍,後任吏部尚書,最終被李世民拜為宰相。整個貞觀盛世裏,他是唐王朝各項大政方針的具體實施者,可謂功勛卓著。對這位“大舅子”,李世民始終信任有加,甚至李世民在臨終前,還曾對另一重臣褚遂良遺言“我死後,你要保全無忌”。而唐太宗死後,即位的唐高宗李治是他的親外甥,長孫無忌被加封齊國公,成為唐高宗在位初期位高權重的百官之首。

但這位“百官之首”,很快就讓他的外甥感到了不舒服。長孫無忌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和他的親信同黨們,代表的是一個共同的勢力——關隴士族階層。這個階層多是當年跟隨李淵打天下的親貴們,而且相互關系密切,通過聯姻、結黨等方式,形成了一個共同的利益群體。唐高宗這位皇帝,在即位早期其實是受到掣肘的。唐朝時期雖已實行科舉,但是官員的升遷,最重要的還是看身份,即使是科舉本身,中榜者也多為世家豪門子弟,非士族的官員,想獲得升遷是非常困難的。日久天長,長孫無忌其實成了寒門官員與皇帝兩頭都覺得不舒服的人物。

與此同時,唐朝在經過了貞觀之治後,到唐高宗即位早期,雖號稱“永徽之治”,其實也出現了日益腐化的趨勢。即使長孫無忌本人,也曾因接受賄賂而遭唐高宗訊問,長孫無忌反而大言不慚回答說:“臣為親戚謀私,怎能完全杜絕。”可以說是腐敗公開化。對此唐高宗也無可奈何,只能嘆息一聲了事。而且唐高宗即位後,朝中高官皆出自長孫無忌一派,許多國家大事竟然不經過唐高宗,只向長孫無忌奏報,唐高宗曾經在朝堂上嘆息說:“五品以上大臣,多年來竟無人奏事,”卻也只能嘆息而已。長孫無忌,從做太子時的親娘舅,到後來即位初期的股肱之臣,而今,卻成為唐高宗必須要搬掉的一塊石頭。

搬掉這塊石頭的棋子,就是武則天。

武則天是在唐高宗即位後的第二年,即公元651年被正式接入皇宮的.第二年,她就為唐高宗生下了長子李弘,從此大得恩寵。此後,她利用當時王皇後與蕭淑妃之間的矛盾,幫助王皇後一起除掉了蕭淑妃,之後,她和王皇後的“盟友”關系就破裂了。唐高宗的王皇後,是西魏大將王思政的玄孫女,王家也是關隴集團的豪門,和長孫無忌家更是世交。所以,所謂的皇後之爭,不僅是皇帝的一個家庭問題,而是事關無數人前途的政治勢力博弈。偏偏王皇後本人太沒鬥爭經驗,她性格直率,不像武則天那般會邀寵,自然漸漸失寵。然後,武則天借著女兒的死(有說女兒是被武則天自己掐死的),一口咬定王皇後害死了自己的女兒。偏偏王皇後又出昏招,竟然找巫婆詛咒武則天,事情敗露後,本來就對王皇後忍無可忍的唐高宗不再姑息。公元655年八月,唐高宗把王皇後打入冷宮,並正式把“廢後”提上日程,長孫無忌的關隴集團當然旗幟鮮明——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