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突厥王朝的興衰(第5/5頁)

頡利可汗被俘之後,東突厥已經盡數歸附了唐朝,早年叛變東突厥的鐵勒諸部也紛紛歸附,這時期的唐朝領土,可以說是擁有今天整個外蒙古草原。同年三月,原突厥屬下各部落酋長齊聚長安,尊李世民為“天可汗”,中原王朝“天朝上國”的思想,正是從此開始。

對投降的東突厥,唐太宗采取了極其開明的政策,不但赦免了頡利可汗的罪過,對投降的突厥人也一視同仁,終唐一世,突厥族官員是唐朝政壇一股重要力量,如執力史思、阿史那思摩等人皆是唐王朝重臣。僅貞觀一朝,五品以上的突厥官員就有100多人。長安城內居住的突厥人也有1000多家。當然中間也有不和諧,比如公元639年,突利的弟弟結社糾集40多人企圖行刺唐太宗李世民,陰謀被粉碎後,唐太宗采取寬容政策,並未借機株連各突厥部族,反而在突厥舊地建立牙帳,讓突厥成為唐朝邊境的屏障。

東突厥敗亡後,如之前一樣,北方草原的權力真空再次出現,而原本被東突厥壓制的西突厥,勢力也再度壯大,之後陸續有薛延陀汗國等部落崛起,但皆被唐王朝平滅。唐朝在漠北設立單於、瀚海兩個都護府,後合並為安北都護府,委任當地部族首領為官,將漠北草原納入唐王朝治下。而勢力變大的西突厥,也終未能填補東突厥敗亡後的草原空白。唐朝在與東突厥的周旋時期,對西突厥一直采取通好政策,企圖扶植西突厥來牽制東突厥,但西突厥起先被打得太慘,而在東突厥敗亡後,他們的實力又迅速膨脹。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西突厥的勢力範圍,主要是今天新疆的北部和西部地區,唐朝平滅東突厥後,西突厥東面的薛延陀以及高昌國又相繼歸附,此後高昌國叛亂,唐太宗派侯君集平定。侯君集平高昌國前,西突厥一直支持高昌國,但唐軍夜行700裏奇襲高昌,僅用一夜時間平定高昌全境,嚇得西突厥立刻奉表求和。公元640年九月,唐朝在吐魯番設立安西都護府,西突厥被納入了唐王朝版圖。此後,西突厥也和東突厥一樣,由於內部的不和陷入分裂之中,唐朝則步步緊逼,以安西都護府為基點,不斷招降西突厥部落,冊封西突厥的各部落酋長為唐朝官員。值得一提的是,唐軍派去平定西域的軍隊,許多都是原東突厥的軍隊,比如名將阿史那杜爾。公元642年,唐將郭孝恪連續擊敗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陸,眾叛親離的乙毗咄陸於次年奉表歸降,西突厥全境被納入唐朝安西都護府治下。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時,唐朝瑤池都督,突厥人阿史那賀魯發動叛亂,唐朝一開始采取懷柔政策,但阿史那賀魯卻四處擴張,一度雄踞西域,自稱沙缽羅可汗。唐朝多次征討,皆因地處偏遠,無功而返。公元655年,唐朝以蘇定方為行軍大總管,大舉西征阿史那賀魯。蘇定方采取軟硬兼施的策略,一面招撫突厥部落,一面集中力量攻打阿史那賀魯本部,在卡樂額爾齊斯河戰役中,唐軍用步兵方陣戰術,擊破阿史那賀魯的突厥騎兵,隨後趁雪夜追擊,一舉攻破阿史那賀魯的老巢金牙山,阿史那賀魯逃亡塔什幹後,被當地酋長送交唐朝,至此,雄踞西域一時的西突厥汗國,徹底滅亡。

在唐太宗、唐高宗兩代帝王的打擊下,一度強悍的突厥汗國,其全境終於納入了唐王朝的治下,此後突厥部落雖然時有叛亂,且在武則天和唐玄宗時期,皆與唐王朝發生戰事,但終已不是唐王朝最大邊患。突厥的各部落分裂後,其各部多成唐朝邊境屏障,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立功頗多,也有許多部落不斷叛亂,擁立突厥可汗後人,企圖重建突厥汗國,皆在唐王朝的打擊下失敗。突厥最後一次與唐王朝戰爭,當是公元744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突厥殘部擁立白眉特勒為可汗,史稱“白眉可汗”,大舉舉兵反唐,唐朝朔方節度使王忠嗣聯合回紇共同進兵,將這股叛亂勢力剿滅。從此,突厥作為一個民族,已經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其部族或是融入漢族,或是融入回紇等草原民族,或是西遷中亞一帶,對唐王朝來說,已是一個歷史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