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朝其實這麽牛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今人第一反應多是盛唐,而對於盛唐之前的隋王朝,後人的評價也大多貶多於褒。在許多人眼裏,隋朝,只是一個兩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在其曇花一現的行程裏,充滿了詭異莫測的宮廷醜聞,濫用民力的斑斑劣跡,對外戰爭的連戰連敗,天下大亂的糟糕局面。拜《隋唐演義》等民間文學所賜,隋朝,早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垃圾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是一個是非不分的糊塗蛋,亡國之君隋煬帝更與商紂王等暴君並列,成為葬送天下的元兇。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翻翻真實的歷史資料,雖然經過唐朝人無數次的修飾加工,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隋王朝,是一個與唐王朝同樣偉大的王朝,它的經濟建設成就和政治功勛,不但一度締造了一個輝煌的國家,更為代隋而起的唐王朝奠定了基業。隋朝,其實是一塊沉默的基石,基石之上,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時代。貞觀開元,顯赫盛世,有相當多是拜隋王朝所賜,無論是結束了南北分裂的隋文帝,還是之後留下“暴虐之君”惡名的隋煬帝,他們的赫赫功業,不但造福於當時,更深切地影響了後人,他們的成就,不應因成王敗寇的法則而被埋沒。隋朝,不是留給盛唐開基的一個爛攤子,相反,對於締造貞觀盛世的李世民來說,隋朝,是一筆極其豐厚的遺產。

且讓我們去看一看,這個貶多於褒的隋朝,究竟是一副怎樣的真實模樣。

說隋朝,不能不先說隋王朝的開國者——隋文帝楊堅。

歷朝歷代開國皇帝,有的江山是打下來的,也有的江山是奪下來的,說到楊堅的稱帝,隋朝的開國,世人卻多有微詞:他的江山是篡來的。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北周王朝的末代皇帝北周靜帝下詔,將皇位“禪讓”給丞相,他的外祖父楊堅,雄踞中國北方24年的北周王朝就此滅亡。中國北方在經過了幾個世紀各少數民族政權輪流坐莊後,一個叫楊堅的漢人成為了中國北方的最高統治者。他改國號為“隋”,改年號為“開皇”,史載這一天長安城上空有祥雲升起,預示著一個強大的王朝將從此誕生、壯大,開創空前的盛世——隋朝。

如果就此說楊堅是靠謀朝篡位得國,以下犯上竊取高位的,卻也有些“冤”。在這場最高權力的“和平交接”之前,40歲的楊堅已經幾經沉浮,立功無數,多少次九死一生。最後的結果,只能說是水到渠成。

楊堅,陜西弘農華陰人,其家族身世顯赫,是當年西魏宇文氏打天下時期的“八柱國”之一。其父楊忠當年跟隨北周太祖起兵關中,為北周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事後因功封為“隋國公”,更被北周王朝賜鮮卑姓“普六茹”。到楊堅承襲爵位後,其長女楊麗華又被立為太子妃,和北周皇室成了親家,可謂位高權重。而楊堅本人也不簡單,史載他“深沉嚴重”,屬於性格冷靜不怒自威的類型。有許多史書說他相貌奇特,比如他幼年的時候,宇文泰就曾贊他說“此兒風骨,不似當代人”。相貌奇偉外加處事冷靜,又帶有皇室親上加親的血統,這樣的楊堅,想不飛黃騰達都難。楊堅早年,歷經了北周王朝的24年,先是北周王朝權臣宇文護當道,幾個小皇帝輪流坐莊,終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時,對內剪除權臣,勵精圖治,對外征伐四夷,平滅了雄踞東方的北齊王朝,終於一統北方。楊堅在此期間鞍前馬後,出力頗多。特別是征伐北齊時,楊堅統籌謀劃,奇招叠出,助宇文邕一舉統一北方。不過,楊堅也因此頗遭忌憚。

今天歷史書上所說頗多的,就是楊堅在事宇文邕時險些被殺的掌故,通常的說法是:宇文邕忌憚楊堅的才能,更兼他相貌奇偉,深恐將來難治,故屢生殺心。但宇文邕寵信的星相家趙昭為楊堅看相,斷定楊堅無富貴命,才讓宇文邕安心。後來內史王軌又勸宇文邕下決心,說楊堅“恐有反相”,宇文邕反回答說:“若如此,實天命也。”屢遭猜忌的楊堅終於化險為夷。而實際的情況是,彼時志在一統天下的北周,其實內外矛盾不斷,北方有突厥犯邊,南方南陳王朝未平,何況彼時宇文邕為整頓內部,正大行“滅佛令”,已激得反對聲四起。在這種局面下,輕戮重臣勢必會引起國事動蕩,任何有頭腦的政治家都不會貿然動手。當然,如果歷史的結果是由北周一統天下,位高權重的楊堅是否會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就很難說了。

楊堅是幸運的,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在北伐突厥的路上溘然長逝,年僅36歲。其子宇文赟即位,史稱北周宣帝。楊堅的女兒楊麗華被立為皇後,楊堅作為國丈,被立為大司馬,成為手握北周兵權的重臣。比起勵精圖治的宇文邕,這位宇文赟可謂“子不類父”。每日沉迷於享樂遊玩,國家大事幾乎荒廢,對楊堅、宇文赟起先信任有加。他每次出外巡遊時,都命楊堅在朝中留守,酌情處理國家大事。彼時楊堅,也就成了位高權重的駐國大臣。宣帝宇文赟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怒無常,更兼後來楊堅女兒失寵,且有傳言說楊堅有“不臣之心”,一次宇文赟宣召楊堅,在宮中埋下刀斧手,下令楊堅如果神色大變就下手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