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南朝“最弱王朝”陳朝(第6/6頁)

陳宣帝陳頊的去世,意味著著名的“文宣中興”的結束。南陳的“被統一”,已經是一個時間問題,陳頊長子陳叔寶的即位,更把這個“被統一”的時間表提前了。

客觀上說,在陳頊去世後,即使即位的是一個有為英主,陳朝的滅亡也已經不可挽回。這時候的隋朝,已經擁有了整個中國北方外加中國西南的領土,所謂“正統”的陳朝,只是偏安東南一隅,四面都被包圍。而且之前的幾個朝代,南朝政權對抗北朝的最大依靠,就是其經濟優勢,即用富庶的經濟,來抵消北朝政權的軍事優勢。但陳朝時期,雖然南方經濟經過幾代經營大大恢復,可是這時候的北方,在宇文家族全盤漢化改革後,經濟恢復的速度非常迅速,經濟總量和戰爭支持能力,早就壓過了南朝,漢人楊堅的登基奪權,更消弭了南北方的民族界限。陳叔寶登基後陳朝的迅速腐化,也讓陳朝失去了人心。這時候的隋朝,在楊堅的經營下,政治上日益清明,經濟上大行均田制,大批南方農民更紛紛逃亡北方。陳朝的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加上陳叔寶自己瞎搞,更是回天乏力。

陳叔寶這個人,歷史上叫陳後主,是出了名的昏君。有關他的惡行,比如寵信後妃,不理朝政,奢靡腐化,排斥忠良,各類史家都有記錄,但他最大的錯誤,卻是“忘戰必亡”。在陳朝如此嚴峻的國防形勢下,陳叔寶卻大行文治,重文輕武,此時陳朝士族階層正走向崩潰,寒門大臣紛紛崛起,陳叔寶信用的,只是其中一種人——文人。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每天和一幫文人、美人吟詩弄月。同時他大反歷代陳朝皇帝的“勤儉”之風,大興土木,奢侈享樂,陳朝上行下效,整個國家行政體系迅速腐化下去。要奢侈就要錢,他之前的陳朝,本來是以賦稅低著稱的,到了他這時候,卻是挖地三尺搜刮。比如在收稅上,原本有免稅特權的軍人,這時候卻“不問士庶”一律交稅。陳朝之前保持的強大軍力,全賴國家對軍隊的“政策優惠”,這樣一來,大批軍隊紛紛叛逃,陳朝的“柱石”一下子就垮了。賦稅的橫征暴斂,更讓大批百姓北渡。隋朝統一中國,早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到了公元588年,“東風”到了,隋文帝下令南征,列舉了陳後主20條罪狀,然後以50萬大軍發動全面進攻。整個戰鬥幾乎兵不血刃,隋軍迅速渡過長江拿下建康,陳後主帶著妃子躲到井裏,被隋朝士兵搜了出來。這是公元589年二月的事,中國在經歷了近400年分裂之後,從此重歸一統。

“被統一”的陳朝,也因為這最後的不光彩,素來為史家所輕視。其實從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來看,陳朝也同樣有重要意義。陳朝時期,南中國的割據軍閥勢力被一一掃平,尤其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本身就發家於嶺南,所以陳朝時代,對兩廣乃至中國南海諸島的經營,都深深影響到了後世。以陳朝時期的海南島為例,這時期是漢人大規模南渡,開發海南島的高峰期。這一切,都把隋朝統一國家的條件,提前預備下來了。另一個被忽略的,就是陳朝滅亡後的中國GDP,隋朝統一中國後,中國的人口第一次突破了900萬戶,而聯系到陳朝數代帝王在恢復經濟上的努力,這個“軍功章”,著實應有陳朝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