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南朝“最弱王朝”陳朝(第5/6頁)

公元566年,44歲的陳蒨駕崩,其子陳伯宗即位,3年前他殺侯安都的惡果,在這時也遭到了報應。侯安都雖然跋扈,但對陳朝卻忠心耿耿,並無反叛之心。何況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牽制陳朝宗室的力量,他的死讓陳朝政權一下子失去平衡。侯安都死後,陳蒨最信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陳頊。在臨終前還遺命陳頊輔政。但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生前忠心耿耿的好弟弟陳頊,會在他死後反咬一口。陳伯宗登基後,執掌大權的陳頊,很快開始排除異己,以“太傅”的名義把持大權,在除掉尚書仆射列仲舉、中書舍人劉師知等政敵後,他從此獨斷專行,把陳伯宗徹底架空,並最終在公元570年廢黜陳伯宗,自立為帝,這就是歷史上的陳宣帝。

陳頊的篡位,從封建倫理綱常上說,自然是“不齒”的,但事實證明,他是一個遠強於其侄的好皇帝。他在位時期的陳朝,也到達了政權的“黃金時期”。他在位的“文治”方面,對先前的陳武帝、陳文帝可謂“蕭規曹隨”,繼續進行恢復生產的工作,在江南發展農業,兩廣產量比較高的新稻種,也在這時候被大量引入到江南,他還修繕了因戰亂而損毀的江南各處水利工程,使當地農業大進。此外他還多次勒令世家大族釋放奴婢,給那些恢復了自由身的奴婢們劃分土地,增加國家的自耕農數量,陳朝的經濟實力,也在這時候大幅度增長。

在軍事方面,陳頊這時期的對外“武功”,也是陳朝的頂點。他也確實趕上了難得的好時候,這時候陳朝北面的北齊,正是荒唐天子高煒在位時期,此人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殘忍好殺不說,整日耽於淫樂不理國事,先前強大一時的北齊,實力已經迅速衰弱。而一直進行漢化改革的西魏,此時已經被宇文家族的北周所取代,此時的北周政權,正忙著“平穩過渡”,一時無力南進,這時候正是陳朝對外擴張的最好時候。

陳頊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公元573年,陳朝由大將吳明徹統軍,發動了意在收復淮河流域失地的淮南之戰,戰鬥進行得出奇順利,陳軍勢如破竹,連續攻克江蘇六合、安徽合縣等多個失地。尤其是在江蘇六合之戰中,陳朝猛將蕭摩柯擊敗了北魏猛將長孫宏略,斬殺其麾下精銳10多萬人,這支軍隊是北齊最精銳的“六鎮騎兵”,經此一敗,北齊元氣已然大傷。這時候的北齊,已經是其王朝的末期,常年倒行逆施,早激得國內反抗連連,無論是底層的百姓還是山東、河北的世家大族,都已經發動過多次反抗北齊高家王朝的暴動。外部方面,強大起來的北周連續在北齊的西線進攻,並和陳朝約定“中分天下”。到了公元573年十月,陳朝在壽陽之戰中擊敗了北齊主力軍隊,一舉攻克壽陽,並且俘虜了常年和陳朝作對的梁朝叛將王琳。至此,整個淮南之戰裏,陳朝已經攻克北齊數十座城市,斬殺北齊精銳部隊十幾萬人,可謂大獲全勝,淮河以南的領土,盡數落在了陳朝手裏。

陳朝的這次淮南之戰,看似開疆拓土無數,其實在戰略上卻犯了大錯。淮南告捷後,陳朝許多大臣,包括盡知北齊虛實的前線將領吳明徹、蕭摩柯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搶在北周之前滅亡北齊。這時候的北齊,實力衰弱不說,政治上更是眾叛親離,陳朝進軍順利,也和北齊統治區百姓的支持分不開。但陳頊無遠略,之前南朝歷次北伐,在初戰告捷後往往會遭到失敗,所以陳頊這次決定見好就收,他在整個淮南收復後隨即下令停止進兵,在淮南駐軍防禦,失去了搶先攻滅北齊的最好機會。結果,北齊西面的鄰居北周,趁機對北齊發動了猛攻。彼時在位的北周武帝一舉拿下北齊,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這時候的陳頊,才突然間回過味來,開始想著統一北方了。可滅掉北齊後的北周,已經在力量上形成了對陳朝的絕對優勢,公元577年,陳頊派吳明徹再次出兵,攻打北周控制的彭城,這次卻碰上了硬茬子,先前連戰連捷的陳軍被打得大潰,吳明徹本人以及4萬多人被俘,陳軍生還者只有幾千人。之後北周乘勝追擊,先前陳朝將士辛辛苦苦收復的淮南失地,一股腦全被北周奪了去。如果不是北周武帝的英年早逝,陳朝的亡國,只怕是提前了。

北周武帝的死,讓陳朝躲過了一次滅頂之災,此後的北周陷入到宗室內鬥中,並最終由楊堅建立的隋朝取而代之。陳宣帝於公元582年過世。他在位的14年,是陳朝國家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的14年,雖有淮南之地的得而復失,對北周的大敗,但歷代史家依然把他在位的這段時代叫做“中興”。可陳朝滅亡的禍根,也是他在位時候種下的。這個時期,是整個南北朝命運的一個十字路口,在北齊衰弱的情況下,如果南陳政權能夠抓住機遇,奪取北齊的領土甚至搶先滅亡北齊,那麽尚且能夠形成對北周的抗衡,但陳頊關鍵時刻的“見好就收”,等於幫了北周的忙,北朝政權對南朝的絕對優勢就此形成。北方統一南方的大勢,也就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