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南北朝的『人工印刷機』

很多年前,CCTV6播放的某部電視電影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一個仰慕中國“四大發明”的美國女孩,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卻不慎拜了一個半瓶子醋的“磚家”為師。相處期間,女孩很天真無邪地把所有關於中國“四大發明”的事情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直叫“磚家”張口結舌。某日女孩又發奇問:“中國人在發明印刷術以前,那麽多的書,都是怎麽弄出來的?”“磚家”答:“這都不知道?當然是一筆又一筆地抄出來的。”女孩聞言驚呼:“哇,這麽多書,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出來,好了不起哦!”“磚家”氣罵道:“真沒見識,這點雞毛蒜皮的事都大驚小怪。”

如果放在真實的歷史上,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們就會發現,“沒見識”的反而是那位“磚家”,在魏晉南北朝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上,一筆一筆抄出一本書來,無論對於當時還是後世,都絕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負責抄書的人,更是一群對印刷術發明前整個中國文化的演變極其重要的人,其意義絕不限於抄書寫書這一方面,更對中國文化的流變,藝術的多源產生了深遠影響。在當時,他們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但是,是了不起的小人物。

這些了不起的小人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書傭。

所謂書傭,顧名思義,就是在當時負責抄書工作的人,按照現代的話說,就是抄寫員或者打字員。這樣的職業在中國誕生很早,地位也一直不高,名字也發生過多次變化。最早的時候,它曾叫過“書人”、“書手”、“書工”,最後才叫“書傭”,只是不管名字怎麽變,身份和工作內容一直沒變:抄書。把那些珍藏的典籍,一本一本抄錄下來,裝訂成冊,流傳於世,給越來越多需要它的人去看。我們今天能夠了解到幾千年前祖先的歷史,傳承偉大的華夏文明,他們是背後的無名英雄。

且去看看,這些有名無名的英雄們的真實風貌,他們對印刷術發明前中國歷史的演變,究竟產生了哪些至關重要的影響。

“書傭”這個稱謂,最早出自東漢,雖然書傭都是一些身份卑微的人,但是有歷史記錄的第一個書傭,卻是東漢王朝一個不世出的牛人。後來投筆從戎,開拓西域的大英雄班超。

《後漢書》中,有關班超的記錄是這樣的:“家貧,常以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這是“書傭”一詞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做這個工作確實“勞苦”,每天就是伏在案子上,一筆一劃地抄書,而且絕不能潦草,每一筆都要寫得方方正正,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確實不是普通人能幹的活,既要字寫的好,又要有耐心。在那年頭,做這種活的,確實不是普通人,有這種本事的,有多少人願意憑這個工作混飯吃?至少貴族子弟,儒家學子,大多數都是不屑去做的。願意憑這個混飯吃的,大多數又沒有這個本事,沒文化的,或者是粗通點文墨的都不行,文化不錯但是字寫得爛的同樣不行。所以古代做這個工作的,基本是這樣幾類人:一是貧寒的書生,二是破落貴族子弟,甚至還有犯罪服役的囚犯。而這麽高難度的工作,在東漢時期工資又有多少呢?東漢侯謹的《漢德皇傳》裏,就記載了一個叫普蓋的書傭,說他每個月“得錢,足供而已,不取其余”。也就是說,書傭們當時每個月的薪水,除了吃穿外,基本就什麽都剩不下了。待遇低,工作卻相當辛苦,甚至辛苦到變態,班超自己說過,他做書傭的時候,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其他的時間,都在沒完沒了地抄寫,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還經常被領導“槍斃”掉重來,可以說是既吃力又不討好。當然,這時期的書傭,和過去的“書工”已經大不相同,先秦時期的“書工”,基本屬於權貴們的私人奴仆,最多是個高級奴隸。而到了漢朝,書傭不但是自由民,也是“吃國家財政”的,由國家雇傭書傭,並且支付工資。因為這時期中國的文化形勢已經大不相同,漢帝國作為大一統的中央王朝,修書已經成了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設”,要修的書多,需要的人手也多。給國家幹活,自然也要國家開工資。所以在漢朝的大多數時候,書傭這個工作本身很有前途,但幹這個工作的人,基本都沒什麽前途,即使是後來名垂青史的班超,也是拜了憤然跳槽所賜。

到了東漢晚期,這個原本沒前途的工作,卻變得越來越有前途,特別是幹這項工作的人,投筆從戎的少了,紮根本職工作並且幹出前途來的,越來越多了。比如小說《三國演義》裏配合黃蓋一起使“苦肉計”的東吳謀士闞澤。在《三國志》的記錄中,就說他早年“居貧無資,常為人傭書,以供紙筆”。也就是說,闞澤正是憑著做書傭的經歷勤工儉學,掙夠了讀書上進的錢,最終出人頭地的。而且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闞澤的“為人傭書”,不是給國家打工,而是給私人打工,替人抄書收錢。也就是說,這時期的書傭們,已經不僅僅有“國家在冊職工”,更出現了個體戶。按照價值規律的說法,這當然是因為供求關系決定的——這時期修書的多了,不但有國家官修典籍,更有私人修書,對書傭需求量大。《晉書》在記錄文學家左思的時候,說到左思新作寫成後,當地的世家大族紛紛雇人抄寫,廣為流傳,可以看出這時候的世家大族裏,“修書”已經成了一種風尚。修書的多了,市場上的書籍自然也多,《北齊書》裏就記錄過這樣的事:有書販子跑到北齊來販賣南朝的圖書,並且說明可以先看後買,結果有些買書的,在拿回家“先看”的時候,就故意花錢找人抄錄了,然後再把原版退還給書販子。這時候的中國圖書市場,並沒有因為戰亂而凋零,反而火爆得不行。大量圖書的商業化,自然也讓“書傭”業商業化,這時期的書傭們,已經不再受政府控制,反而成為紅紅火火的書傭市場的“自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