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歐洲最景仰的中國醫生

所謂“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至整個三國,是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的亂世,而且各個階層都有。從橫掃天下的帝王,到走街串巷的醫生,名垂青史的人物一抓一大把,幾乎每一個在這個時代有“出鏡率”的人物,在後來的歷史中,都會被演義成一段傳說。直到今天,說起這個時代的傑出人物,即使是對歷史最不熟悉的朋友,也可以如數家珍。

但是,如果要問海外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對西方中世紀的苦難有深切了解的人,許多人也許會不約而同地說出一個答案:張仲景,一個這個年代裏的中國醫生。

說醫生,特別是東漢末年到三國的醫生,在中國國內,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莫過於華佗先生了。正史中的記載,外加野史中的八卦,讓這位老人家成了歷代中國人公認的“神醫”,甚至成了形容醫生醫術高明的代名詞。若純粹以醫學成就論,知名度不如華佗的張仲景,其成就絲毫不在華佗之下,甚至毫不誇張地說,他的醫學成就,已經超越了國界,拯救了東西方的人類。在中國的歷史書中,身為醫生的他,有一個前無古人的崇高稱號:醫聖。

之所以有此地位,原因只有一個:比起華佗藥到病除,可治百病的神話,張仲景不是神話,而是一個事實。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攻克絕症——鼠疫的人。

張仲景,生於公元150年的東漢時代,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裏,醫生是個低賤的職業。張仲景出身不差,在漢朝,他的家族是世代官宦大族,到他這一代雖然中落了,可依然還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張宗漢曾在東漢做過地方官,張仲景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按照他父親的設想,張仲景應當刻苦讀書,將來謀個一官半職,光耀門庭。可放到張仲景身上,這樣的人生理想卻“跑偏”了,張仲景最感興趣的書,是醫書,最大的願望,是做個好醫生。

說起張仲景這個選擇,現代人都說他很“偉大”,但封建社會的史家們,卻有很多說他匪夷所思,一個上流社會的子弟,非要去做身份低微的醫生,放在誰身上都是“奇聞”。張仲景之所以如此,按照很多史料的說法,是因為他在家中藏書中,讀到了“扁鵲見蔡桓公”的典故,對扁鵲非常佩服,做醫生的願望從此開始萌芽。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小時候曾經生過一場大病,甚至差點因此喪命,幸虧他生活的南陽郡有一個名醫張伯祖,經他的診治,才算把小張仲景從鬼門關上給拉了回來。痊愈之後的張仲景,從11歲開始跟隨張伯祖學醫,歷經數年終成大器。在這些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這個原因記錄在張仲景後來的著作《傷寒雜病論》中,他在序言裏寫道自己家族中有十分之七的人,都死於這種叫傷寒的病,而在他所生活的南陽郡,東漢時期更是傷寒瘟疫的重災區。從小到大,耳聞目睹了這種疾病帶來的災難,也因此萌生了戰勝這種災難的願望。

說到“傷寒”這種病毒,後人既熟悉又陌生,也有人把這種病簡單地說成感冒,但是在近兩千年前的東漢時代,傷寒是一種意味著死亡的不治之症,在歐洲它有一個更恐怖的名字——黑死病。傷寒並非起源於中原地區,而是來自北方蒙古草原,在西醫裏,它又被稱為草原鼠疫病,簡稱叫鼠疫。說到這種疾病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千年的歷史中不勝枚舉,比如在中世紀西方大規模的鼠疫災難中,整個西歐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亡,以至於它有了一個別名黑死病。在西歐之前,東漢時代的中國,也在遭受同樣的災難。

鼠疫的傳入,起於西漢和匈奴帝國的戰爭,這種發端於北方草原的疾病,因為持續的戰爭被帶入了中原漢地。早期的中醫,對這種疾病是沒有辦法的,所以從西漢武帝時代開始,這種疾病就周而復始地在中原地區爆發,特別是每當有戰爭、饑荒、地震等自然災害出現的時候,這種疾病更會大規模地爆發。根據現代許多西方地質學家的研究,公元2世紀左右的中國,是世界歷史上一段“地質活動活躍期”,活躍的結果,就是從東漢中期開始頻繁發生地震。而根據我們所知道的地震知識,每次大規模的地震等災害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規模的瘟疫,在當時,鼠疫就是其中的主角。如此一來周而復始,給整個中華民族,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僅僅以人口論,西漢中期,中國人口曾經達到了創紀錄的6000萬人,但是從此之後的幾個世紀裏,中國人口一直沒有恢復到這個數字,直到舉世聞名的唐朝“開元盛世”時期,才真正超越了這個記錄。其中原因,除了持久的戰亂之外,就是循環爆發的瘟疫。這樣的情況,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人類文明中毀於瘟疫的不在少數,而這時期鼠疫的破壞,也一次比一次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