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同治之意(一)

“一、大行皇帝彌留時,面諭載垣等立皇帝為皇太子,並無令其贊襄政務之諭,乃造作名目,諸事並不請旨,擅自主持。

二、禦史董元醇條奏皇太後垂簾等事,載垣等非獨擅改諭旨,且於召對時當面咆哮,目無君上。

三、每言親王等不可召見,意存離間。

四、肅順擅坐禦座,進內廷當差出入自由,擅用行宮禦用器物。

五、內旨傳取應用物件,肅順抗違不遵。

六、肅順於接奉革職拿問諭旨以後,咆哮狂肆,目無君上。

七、肅順扈從梓宮回京,輒敢私帶眷屬隨行。”

文祥的聲音在殿裏響起,“端華載垣肅順三人,凡此七項大罪,內閣和軍機商議了一番,議定是淩遲的刑!”

葉赫那拉氏合上折子,微微皺眉,“淩遲?會不會太重了些?”

恭親王連忙回道,“論他們的罪名,淩遲處死也不冤。如今太後要加恩減刑,也未嘗不可。”

“還有那事,問清楚了沒有,是不是他們三個派人忤逆作亂的!?”

刑部尚書趙光啟奏,“微臣查了肅順端華載垣三人的書信以及人員隨從,並未發現有疑似之人,且三人均否認此事。”

葉赫那拉氏不悅,“如此一來豈不是查無實據?罷了,這些罪也夠他們受的了!”

“是,還要請示太後,抄了肅順的家,書房一個匣子裏都是他與亂黨之間的書信。”恭親王睨了一眼站在班裏瑟瑟發抖的陳浮恩,“奴才不敢多看,太後的意思是?”

“封條,拿到內閣去燒掉,看過的人不許外泄。”葉赫那拉氏當機立斷地說道,“前日皇帝已然下詔,只誅首惡,余者無罪,往日之事一概不究,從今個起。”葉赫那拉氏環視眾人,坐在炕上顧盼生姿,“新朝新氣象,皇帝需以寬仁待人,不搞株連九族的老故事了,既然大家議定好了,載垣、端華、肅順。”皇太後一個名字一個名字得極慢,“三人斬立決。”

大家似乎都騷動了起來,皇太後繼續問道,“其余五人呢?”

“革職,充軍新疆。”

“減一等,革職就行了,和氣致祥。”皇太後又問,“新年號定了沒?”

“回太後的話。”周祖培稟告,“臣等定了‘同治’的年號,還請太後定奪。”

十月初九登極,必須詔告新帝的年號,“祺祥”二字,早經決定取消。周祖培主張用“熙鹵”或者“乾熙”又不為恭王所喜,於是經文祥、寶鋆、曹毓瑛等人共同商議,擬了“同治”兩字,征詢內閣的意見。連周祖培在內,大家都說這兩個字擬得好。但是,好在什麽地方,大家都不曾說。因為這兩個字的妙處,只可意會,各有各的解釋,在太後看,是母子同治,在臣子看,是君臣同治,在民間看,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足以號召人心,比李慈銘沿用宋朝的故事,建議用“康隆”或“乾熙”是好得太多了。

果然還是這個年號,但是這個年號的確是不錯的,“好,同治同治,君臣同治,這年號極好。”太後點點頭,站了起來,對著跪在地上烏泱泱的一群親貴諸王軍機大臣福了一福,“皇帝年幼,哀家無可奈何行垂簾之事兒,接下去大清朝的前途命運,就都托付給諸君了!”

恭親王又連忙帶著眾人磕頭以示不敢當,葉赫那拉氏繼續說道,“六爺,傳皇帝的旨意,命內閣、禮部、內務府準備兩位太後封號和太妃太嬪等尊奉事宜。”

“太後的意思是?”恭親王微微有些震驚,連攏著袖子不發一言的德齡都忘記了當差的本分,擡起頭,震驚得看著葉赫那拉氏。

“天子之言,絕無虛言,皇帝下旨了,那她便是太後。”杏貞點點頭,“皇帝登基大典之前,名分要定,想兩個好點的封號上來!”

賈幀和周祖培一前一後出了養心殿,瞧著軍機大臣們走開,才轉向去文淵閣,賈幀笑眯眯地看著周祖培,見到左右無人,對著周祖培笑道,“芝翁,今個咱們內閣軍機一起在養心殿正式拜見太後,您瞧著,太後如何?比得上孝莊文皇後否?”

周祖培擡眼瞧了賈幀一眼,搖搖頭,“我瞧著這位主子,可要比孝莊文皇後強百倍!咱們都知道,若非當年睿親王提議世祖皇帝登基,哪裏來的文皇後,這可是母因子貴,如今到底顛倒了過來,反倒是子因母貴了,瞧著皇上。”周祖培壓低聲音,搖搖頭,“不過是和先帝差不多而已,怎能比得上咱們的太後萬一?!若非是太後的嫡子,又是大行皇帝唯一的兒子,那正大光明牌匾後頭,嘿嘿……”賈幀心領神會,微微一笑,“金蟬脫殼,反手之間,顧命大臣煙消雲散,這可不是一般的手段咯!”

“是呀,原本京內外忐忑不安的緊,就連那陳浮恩?芝翁你瞧見了沒?在養心殿戰戰兢兢,可皇太後一句既往不咎,這人即刻就安妥了下來,人心啊。”賈幀嘖嘖稱奇,“就此安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