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斯大林的“東方”計劃

要實現高速的工業化,首先需要大量的錢。對幾乎一無所有的俄國來說,只有地裏打出的糧食和原材料能夠換錢。但小生產者的農民不會輕易交出糧食,他們曾嘲笑親自下鄉收糧的斯大林:“你要給俺們跳個舞,俺們興許給你點糧食”。

斯大林當然不會去跳舞,而是用鐵腕建立了集體農莊。在付出了巨大而殘酷的人道代價後,糧食終於被控制在政府手中,並以源源不斷地出口來換取工業化所需要的資金。俄國的藝術品和沙皇的珍寶也被拿來從西方富豪手中換錢。到1936年,為了得到倫勃朗、魯賓斯等藝術大師的傑作,包括著名美國百萬富翁古爾本、凱恩和美國前財政部長梅農在內的闊佬們付給了布爾什維克1億多美元。從各種渠道弄來的錢大都被用於大量進口機器和引進技術。在1932年,英美兩國全部出口機器設備的一半都被蘇聯人買去,大量失業的國外技術人才被招募到蘇聯。同年,已有外國專家1810人,技術人員10655人在那裏工作,西方經濟危機為蘇聯創造了不少機會。

為了盡快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建設重點被放在直接為軍事服務的重工業上。在戰前13年,蘇聯國防撥款達1701億盧布,而同期工業總投資也不過1850億盧布。蘇聯人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工業突飛猛進,煙囪越來越多的同時,日用品和食物卻依然極度匱乏,“我們沒有豬肉、沒有牛奶、沒有黃油、沒有面包、沒有菜湯,但我們有米高揚”的笑話到處流傳(在俄語中,上述各詞均以M開頭,米高揚當時負責國內供應)。在合住的房子裏,人們得排隊上廁所。蘇聯人的生活水平遠遠低於德國和中國。在億萬人民的努力下,斯大林所要求的高速度得到了實現。但這種在“高速”中建立起來的工業雖然總量龐大,卻是極不完善的。

和中國相比,蘇軍中訓練有素的軍官和軍士卻極為缺乏。即使在只有10萬陸軍的時代,中國仍然保持有一支高素質軍官、士官隊伍的軍隊。在1929年,每1000名中國軍人中就有100名軍官、30名中士和至少400名下士。在軍隊編制之外,還有大量退役的軍官在拿著高額退休金,各種民間軍事組織在1935年以前就儲備了700萬後備人員,為建立龐大而精良的軍隊提供了保證。

而在蘇聯,革命風暴早已消滅了俄國舊有的軍官團,少量留存下來的軍官也不受新政權的信任,而新制度下培養出來的紅色指揮員還缺乏素養和經驗。財政上的限制以及勞動力的短缺使紅軍的地方部隊有90%的人員不能脫離生產,每年只是接受短期集訓,充其量只能算民兵。

蘇聯軍隊的擴充也受到了戰前外交政策的影響。在遭到整個西方仇視的蘇聯,為了防止“十字軍東征”和徹底被孤立,任何軍事措施都來得格外小心翼翼並嚴加保密。作為這種韜光養晦的代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蘇軍總兵力雖然達到了200萬人,卻也僅相當於他們的德國盟友人數的一半,而戰鬥力低下的地方師才剛剛廢除。

1936年開始的大清洗對蘇軍戰鬥力的影響大大超出上述因素。4萬多名作為軍隊骨幹和精華的紅軍軍官被迫害。斯大林或許認為通過肅反可以鞏固他的政權和軍隊,使之更加堅強和穩固,但這一切所付出的代價之大卻超出了他的估計。

對於斯大林來說,資本主義國家全都是敵人,只是威脅程度不同而已。德國征服歐洲的戰鬥順利得讓斯大林和他的將軍們都感到不可思議。德國的勝利刺激了蘇聯的野心,在中國和日本全面開戰後,斯大林趕到機會來了,於是開始打算實施自己的雪恥計劃。他的計劃不僅僅是要收復當年被中國占領的東方領土,而是消滅中國,建立一個“黃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

斯大林如此急於消滅中國,絕不是出於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他本人對此做出過解釋:“今天我們武裝的比任何時候都強大,但這種軍備水平我們保持不了多久……總有一天中國人會闖進來,也許是八九年以後,也許是一年以後”;“時間對敵人有利,目前的力量對比只會向不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中國人沒有睡大覺”。顯然,斯大林意識到蘇聯潛在力量上的劣勢和本質的缺陷,以及中國蘊藏的巨大潛力。如果等到克服了這些缺陷以後再進攻中國,蘇聯將喪失暫時的優勢、失去統治世界的機會。基於這樣的判斷,斯大林認為他不能等待。而出於同樣的考慮,他也不能等到德國消滅英國以後再進攻中國。畢竟在1941年,不列顛島國的力量不足以威脅德國在歐洲的統治,蘇聯沒有必要為她而丟掉消滅中國的難得機會。而且斯大林相信,“如果(對華作戰)勝利,可能造成迫使英國媾和的形勢”,同時“消滅中國之後就會大大增加日本在遠東的力量”;不僅如此,整個世界都會因為中國的崩潰而“屏住呼吸”,這將為蘇聯奪取世界霸權鋪平道路。蘇聯入侵中國的計劃有一個與之密切相關但卻鮮為人知的計劃:“東方”總計劃。該計劃的細節沒有多少人知道。但和這個殘暴的計劃相比,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關於蘇軍侵犯中國公民的行為不受軍法處罰的《占領地區特別管轄權和軍隊特別措施》以及據斯大林本人估計將餓死幾千萬人的對華經濟掠奪政策都顯得黯然失色。根據現存的相關資料,可以確認該計劃至少要將中國西伯利亞、蒙古、東北和西北地區及其他一些地區的4600萬至5100萬居民驅逐或幹脆肉體消滅。在這些人曾經居住過的地區將遷入1400萬俄羅斯人,剩下1400萬當地居民也將俄羅斯化。按斯大林的一些私下講話,活下來的人將被作為賤民。他們中不能有知識分子,人們的文化只需認識公路上的標記或者能夠數數到五百,而參與東線作戰的蘇聯士兵將成為東方占領區優先的開發者,他們被允許保留武器以隨時鎮壓當地人的反抗。而“東方”總計劃的內容應當還不止於此,而它的實施範圍顯然也就是蘇聯所能控制的範圍。斯大林本人曾表示,只要戰爭形勢允許:“蘇聯的領土將擴大到白令海和南中國海”。而如果真有那麽一天,完全有理由相信蘇聯的種族屠殺也會擴大到這些地區!斯大林從沒有指望過在中國建立長期的和平。但按他的估計,德國和西方之間的戰爭將持續很長的時間。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波蘭以及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大國的法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相繼敗亡。萬字旗在半個歐洲上空飄揚。據說斯大林曾這樣問他身邊的人:“他們竟一點也不能抵抗嗎?”斯大林的不安是有道理的:紅軍的戰鬥力並不像他過去所認為的那樣強大。在蘇芬冬季戰爭中,對芬軍占有絕對優勢的蘇軍被拖住了4個月。只是在付出數倍於敵人的傷亡代價後,紅軍才勉強取勝。軍隊的缺點在這場冬季戰爭中暴露無遺,而這一切都被中國人看在了眼裏。蘇芬戰爭的紀錄片成為中國將軍們取樂的工具。盛怒下的斯大林對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大加指責。這位文化程度低、對現代戰爭一竅不通、據說只對手槍在行、並把大量時間花在對著攝像機微笑的內戰英雄確實很不稱職。但他在遭到斯大林攻擊時的反駁也並非胡說:“所有這一切只能怪你(斯大林)自己!消滅老一輩紅軍的就是你這個人,我們最好的將軍都是被你殺害的。”在斯大林發動的清洗中,紅軍喪失了全部的軍區司令、90%的軍區副司令和參謀長、80%的師級指揮員。三分之一的團長被指責,中、下級軍官損失慘重,技術人員也未能幸免,僅空軍就有5616名飛行員被清洗。軍隊的基礎遭到巨大的摧殘。為了彌補這些在短期根本無法彌補的損失,大批低級別軍官被越級提升。昨天的排長變成團長,營長變成師長甚至軍長。各種速成班培養出的大量“速成排長”(僅受過6個月軍事訓練)也充斥著軍隊。1941年初,蘇軍指揮員中僅有7.1%受過高等軍事教育,55.9%受過中級教育,24.6%的人畢業於速成班,剩下的12.4%則根本沒有受過軍事教育。不管斯大林是否承認自己對此所負的責任,在入侵中國的時間日益臨近的情況下,要解決軍隊的諸多問題,顯然不是靠撤掉伏羅希洛夫而以芬蘭戰役中表現突出的鐵木辛哥替代就能解決的。軍隊必須徹底改組,戰爭的經濟工業準備要進一步加強。而這需要大量的時間。為此教育,24.6%的人畢業於速成班,剩下的12.4%則根本沒有受過軍事教育。不管斯大林是否承認自己對此所負的責任,在入侵中國的時間日益臨近的情況下,要解決軍隊的諸多問題,顯然不是靠撤掉伏羅希洛夫而以芬蘭戰役中表現突出的鐵木辛哥替代就能解決的。軍隊必須徹底改組,戰爭的經濟工業準備要進一步加強。而這需要大量的時間。為此斯大林必須借助德國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計劃,他相信他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他也別無選擇。在斯大林的命令下,滿載蘇聯石油、橡膠的列車穿過遼闊的俄羅斯平原向西駛去,終點是德國。按1939年8月蘇德之間達成的協議,兩國間貿易額為2.5億馬克左右,而1940年2月11日在莫斯科簽署的貿易協定則規定雙方在未來的18個月內最低換貨額為10.4億馬克。為了拉攏德國人,忠實履行協議的斯大林向德國提供了200萬噸谷物、120萬噸石油、20萬噸棉花、80萬噸磷酸鹽,大量其他重要原料和從德國過境的150萬噸大豆。斯大林本人也對德國駐蘇大使表白友誼:“我們應當永遠做朋友,你應為此做出努力。”舒倫堡大使倒還真的在做這種努力,諸如此類的話又被舒倫堡帶給了斯大林或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當然斯大林的努力沒有白費,德國方面也給了豐厚的回報。德國軍事顧問團的進駐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大清洗”對蘇軍戰鬥力帶來的惡劣影響,德國先進的技術也使蘇軍的裝備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跟隨德軍橫掃歐洲的蘇聯軍團也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而這些在未來的戰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在斯大拼命拉攏德國人的同時,進攻中國的準備正在大規模展開。國防工業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在堅信“一懶二笨,其他全是美德”的斯大林看來,“設計師總是給自己留有余地,他們沒有把潛力全部挖出來,應當從他們身上榨取更多的東西”。而對工廠中的工人,斯大林則靠嚴厲的行政、刑事處罰加上勞動競賽和宣傳來督促其工作,有時上班遲到幾個小時就得坐牢。在斯大林的鞭策下,蘇聯軍事工業生產迅速提高。從1939年到1941年6月,蘇聯國防工業產值增加39%,而其他工業增長僅13%。新建的工廠開始向烏拉爾、伏爾加河、西伯利亞等縱深地帶延伸。航空工業增長尤其顯著。一個德國空軍的一個代表團曾參觀過幾個中國航空球形軸承、合金和航空發動機工廠。回國後,他們在給德國政府的報告中宣稱蘇聯的飛機制造業是全歐洲最大最先進的。在這一時期,除了新式飛機外,蘇聯在武器產量上已經大大超過了中國。蘇聯生產這種坦克的目的之一,是因為他們確信中國人擁有“無畏艦”般的巨型坦克,而實際上根本沒有。軍隊加緊了訓練。在西部特別軍區,從1940年8月到戰爭爆發,共舉行5次集團軍級野戰演習,1次集團軍級的司令部就地演習,5次軍級作戰演習,1次方面軍級作戰演習,1次有2個機械化軍參加的無線電演習,2次師級和1次軍級操練。蘇軍的大規模擴編和改組也在進行中。軍隊人數從1939年的98個師200萬人急速擴充至1941年6月的303個師500萬人。按西班牙內戰的經驗,被取消的機械化軍重新組建了起來。這些機械化軍一旦配備齊全,將擁有29899輛坦克,其中包括15834輛T-34、KV坦克。蘇聯航空兵將原有的航空旅改為師和團,新式飛機已經開始裝備部隊,5個空降軍也在組建中。蘇聯的戰爭準備的規模真正是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但在進攻開始前,這些準備還遠遠沒有完成。舊的部隊尚未從大清洗的嚴重摧殘下復蘇,大量缺乏訓練的新建部隊又使全軍的整體素養進一步下降。宏大的換裝計劃才剛剛開始,少量的新式裝備(相對於數量驚人的舊裝備而言)還未形成戰鬥力。但從其已有的巨大規模和趨勢來看,一旦這些準備工作完成,紅軍將對任何敵人形成絕對壓倒優勢。形成絕對壓倒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