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不同人眼中的中國軍隊(第2/3頁)

“楊朔銘很注意地聽我說的一切,然後他問道:‘我們的部隊打得怎麽樣?’”

“‘我們的正規部隊打得很好。東方白少將指揮的第1裝甲教導旅和來自北海的由莫德聲指揮的機械化步兵第82師都打得很出色。由奉天調來的步兵第57師開始打得不好。該師的戰士和指揮官訓練時間都很短。這個師在開赴西伯利亞以前不久才加以擴充,補充了剛應征入伍的新兵。’”

“‘我們的坦克部隊打得很出色,特別是由華夏英雄姜登選旅長率領的第11旅表現突出,如果我沒有這2個坦克旅和3個摩托化裝甲旅,肯定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合圍並殲滅日軍第6集團軍。我認為,我們必須大大擴充裝甲坦克部隊和機械化部隊。’”

“‘我們的炮兵在各個方面都比日軍的優越,特別是在射擊方面。我們的部隊整個地說比日軍強得多。’”

“‘來自蒙古的騎兵部隊從對日軍作戰獲得了經驗,受到鍛煉,得到支援後也打得很好,特別是他們的裝甲營在巴因達崗山打得很好。不過應當承認,蒙古的騎兵易於遭受飛機襲擊和炮火的殺傷,他們受到很大損失。’”

“楊朔銘又問我:‘東方白、謝潯和鮑雲生是怎麽幫助你的?’”

“‘謝潯將軍在計劃炮兵火力和輸送彈藥方面給了我們很大幫助。至於東方白,他做了好多有益的工作,他領導的裝甲教導旅的坦克手向我們的坦克手介紹了他們在西班牙獲得的作戰經驗,對戰鬥很有幫助。鮑雲生將軍將我們的航空兵力量規劃得非常好,不管受到什麽樣的打擊,我們的飛機總是會出現在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和地面部隊最需要他們的時候。’”

“我聚精會神地望著楊朔銘,可以看出,他在很有興趣地傾聽我的講述。於是我繼續說了下去。”

“‘對於我們所有的部隊、兵團指揮官、部隊指揮官和我本人,桑葉河的戰鬥是一個學習戰鬥經驗的好機會。我認為,日本方面如今對於我軍的力量和作戰能力也得出了一個比較正確的結論。’”

“‘那你談一談,我們的部隊在桑葉河遇到些什麽困難?’楊朔銘繼續問我。”

“我回答說:‘主要的困難是物資技術保障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從250至300公裏以外運來作戰和生活必需品。離我們最近的供應站在興安軍區。離的遠的一些部隊,甚至燒飯用的劈柴也得從600公裏以外運來。車輛來往一趟是500至700公裏,這要消耗大量汽油,而汽油也得從軍區運來。’”

“‘在克服這類困難方面,楊宇廷上將及其部屬給了我們很大幫助。’”

“‘你認為,日本政府組織入侵,它追求的主要目標是什麽?’”

“‘最近的目標是奪取桑葉河以西的西伯利亞領土,然後沿桑葉河建立築壘地區,以掩護其籌劃修建的第二條戰略鐵路。這條鐵路將從中東鐵路的西面伸向日占區的邊界。’”

“楊朔銘說:‘現在你已經有作戰經驗了。你要好好利用自己的經驗訓練部隊。’”

“當我呆在西伯利亞的時候,我沒有機會仔細研究德國與英法兩國之間的戰鬥行動的過程。利用這個機會,我問道:‘如何理解西方戰爭的形勢?下一步戰事將會如何發展?’”

“楊朔銘說道:‘英國和法國沒有認真對德國作戰。他們一直希望我們成為同蘇聯作戰的主力。他們現在雖然同我們建立了反對軸心國的同盟,但這對我們並沒有太多的好處,我們必須要為自己考慮,而且他們自己也得為這種近視的政策付出代價。德國和蘇聯結盟使得他們的力量空前強大,西班牙已經倒向了德國,蘇聯也攻下了希臘和土耳其,這樣的話,德國軍隊下一步一定會攻陷英國本土。’”

“結束了這次重要的會談,我回到住所後,久久不能入睡,這次談話時的情景一直縈繞在我的腦際。”

“楊朔銘的外表,他那低沉的聲音,對問題深刻和具體的分析,淵博的軍事知識,聽取報告時那樣聚精會神,這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鐘離衛聚精會神的做著戰場記錄的同時,在日軍的戰線裏,也有人在做著同樣的事。

在昏暗的燈光下,西伯利亞駐屯軍司令部裏,一位德國軍官正在奮筆疾書。

“……在這裏,我想總的談談對中國軍隊的印象。”

“西方文明人士,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會了解中國人的性格和靈魂。其實,只有了解中國人的性格,才能真正了解中國軍人的素質以及他們在作戰中表現出的各種優點和戰鬥方法。戰士的堅強性和他們的精神狀態,永遠是作戰中的首要因素,常常比兵力兵器的數量都重要。自古如此,現代的戰爭也不能例外,我想,將來打仗恐怕也會是這樣的。”“永遠也不能事先猜出,中國人要幹什麽!他們往往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根據經驗可以輕而易舉地判斷出,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人將作些什麽,但是對於中國軍人可是例外。中國人的天性不同尋常、而且是復雜的,就象他們的遼闊的、難以捉摸的國家一樣。很難想象,他們有多大的忍耐力,他們無比英勇頑強,但有時又表現得十分懦弱。竟有過這樣的情況,中國軍隊的士兵們不怕流血犧牲一次又一次地擊退日本帝國軍隊的沖擊,但是遇到對方一個小小的突擊群,卻突然逃竄。有時,中國軍隊的步兵部隊剛聽到槍響就慌了神,但第二天同是這個部隊又勇猛頑強地投入了戰鬥。中國人是反復無常的,今天他可能根本不考慮翼側的安全,明天他可能又害怕翼側受到威脅。他們對一般戰術原則采取玩忽的態度,對他們的條令則字字信守。這或許是因為,他們不善於獨立思考,對自己的行為也並不檢點,只是根據他們的情緒來行事,這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從本質上看,中國人生性驍勇,但是又受著一定的感情和本能的制約。他們的個性是不穩定的,很容易受群眾的影響,而他們的吃苦耐勞卻是從長年累月的病苦和窮困中磨練出來的。由於具有這些固有的特點,中國軍人在許多方面都優於更有覺悟的西方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