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拋棄和拯救(第2/3頁)

羅斯福和他的軍事顧問們已經作出了使人不快的決定:菲律賓現在不可挽救了。但報刊電台仍然抱有這樣的信念,即公眾預料盟軍將向日本發動大規模反攻,麥克阿瑟將軍和巴丹島上的勇敢的戰士將會得到增援。羅斯福在國情咨文中公布了他為“勝利規劃”制訂的龐大的生產指標,這使公眾更有了盼頭。羅斯福實際上已經決定將下一年的飛機、彈藥和坦克的產量翻一番,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比弗布魯克勛爵和他的一批專家的努力結果。美國總統揮筆開列了一大堆數字,很有把握地對身邊疑慮重重的助手們說:“哦,只要搞生產的人真正賣勁,這些產量是可以達到的。”他還向國會聯席會議發表講話,決定讓美國的工業部門進行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規模的軍火生產,他要求第一年生產45000架飛機,45000輛坦克,20000門高射炮和800萬噸新船舶。“這些數字和一大批其他武器的產量數字,將使日本人和德國人以及布爾什維克分子們好好想一想他們的成就有多大。”羅斯福對滿座愕然的政治家們說道。這些數字象征著美國在一場“無時不在滲入我們生活”的總體戰爭中,對打敗敵人和在生產上超過敵人所作的全面貢獻。溫斯頓?丘吉爾深信英美會談已經成功地使美國戰時生產進入高潮,馬歇爾提議,在華盛頓成立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協調戰爭中的軍事指揮,這個建議迅速得到批準。這個機構中的英國方面將由陸軍元帥迪爾率領,他將與新成立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聯系。然而,英國人和美國人除了一致同意派遣美國部隊守衛冰島和愛爾蘭以外,在調和雙方互相沖突的行動計劃要求方面沒有取得進展。

限制因素是船舶運輸力量不足。計劃人員警告說,這個限制因素“排除了執行這些行動計劃中的一項或者同時最多不過兩項的可能性。”丘吉爾說,“船舶不足是一個要命的因素,”由於面臨這個因素,丘吉爾提出的10萬人的英美部隊在北非大規模登陸的“體育家”計劃不得不擱置起來。保障大西洋上護航運輸船隊的航行反而成了當務之急,這些護航運輸船隊運送的是英國繼續作戰所必不可少的供應品,它們隨時要同德國潛艇作戰。首相反復強調,這是一個在太平洋上“處於守勢”的時期。他估計“海上堡壘新加坡守得住”,希望將人力物力集中用於美英荷澳聯軍防衛馬來屏障和荷屬東印度。為了安撫澳大利亞政府——當隆美爾正通過昔蘭尼加向開羅發動新的攻勢的時候,這個政府揚言要撤回在埃及的三個師——丘吉爾說服羅斯福總統同意向太平洋彼岸派遣20000名美國士兵,並且答應如果日本繼續進攻,另外50000名美軍可隨時駛離西海岸。

羅斯福還宣布建立了以唐納德?納爾遜為首的戰時生產局。這位“西爾斯·羅巴克”公司前副董事長是一位活躍的密蘇裏人,他憑著在供應生產局的經驗,很快將戰時生產局建成為效率卓著的機構。他就職後僅僅幾個星期,戰時生產局就使美國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它頒布一道又一道的命令,禁止生產300種消費品,從烘蛋奶餅用的鐵模到牙膏、聽裝啤酒和汽車。從那以後,金屬品的供應要優先保證戰爭的需要。美國各地的工廠,都從制造玩具和烘面包器轉為制造槍炮和子彈。

當美國的工業部門按照“勝利規劃”轟轟烈烈地開展生產的時候,美國人明顯地有了信心,他們知道,盡管日本在最初的猛烈進攻中贏得了多麽大的勝利,最終它將被打敗,美國的工業力量將比日本生產出更多的產品。當丘吉爾在白宮參加了最後一次工作晚餐,與羅斯福總統告別的時候,他能夠意識到“美國人民的實力和意志力”。阿卡迪亞會議成功地實現了通過“廣泛民主”的手段增加生產,並且統一了同盟國的指揮。最重要的是,同盟國決心實現打敗德國和蘇聯的“大西洋第一”戰略目標,放棄臨時制訂的迎擊日本在遠東繼續進攻的戰略。

當丘吉爾決定從百慕大乘坐英國海外航空公司水上飛機橫渡大西洋回國的時候,大西洋戰役的潛艇戰已經擴展到美國東海岸的海上通道。他剛開完阿卡迪亞會議,心情舒暢,急於趕回國內,因為他已得到消息:國內就他指揮戰爭的問題,正在醞釀一場政治風暴。阿卡迪亞會議還標志著“平等的夥伴關系”有了顯著的變化。美國人已經表明,他們將不支持英國在地中海的帝國主義目標,並對印度在獨立問題上發生的內亂表示關注。日本輕而易舉地橫掃馬來亞,使大西洋兩岸都懷疑大英帝國經過這場戰爭之後是否還能幸存。這種恐慌的焦點現在集中在英國本土和新加坡面臨的威脅上,因為德軍已經開始在法國集中兵力,試圖對英國本土發動進攻,而新加坡更是已經成為英國是否有能力保衛其帝國不受日本侵犯的象征和考驗的場所。“遠東的直布羅陀”已經處於容易受到攻擊的境地,這使美英荷澳盟軍總司令韋維爾的心情非常沉重,他的司令部設在距離新加坡600英裏的荷屬島嶼爪哇的腹地。即使在和平時期,協調四個國家的陸、海、空軍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何況韋維爾,他的參謀長波納爾將軍,以及擔任四國盟軍副總司令的美國空軍中將喬治?布雷特將軍必須在敵人進攻的火力下,在很短的時間內組織起一支名義上的聯軍。四國之間的互相競爭,他們奉命保衛的環形防線的廣闊範圍,以及日軍進攻速度的加快,使他們的最大努力遭到挫折。空軍中將理查德?皮爾斯爵士擔任名義上的空軍司令,海因?特普爾坦中將指揮地面部隊,哈特海軍上將擔任聯合艦隊司令。但是,他們全都受到四國盟軍司令部指令的掣肘,指令要求四個國家的部隊盡量獨自作戰,這樣,使他們的部隊分散得很廣,缺乏聯合作戰的經驗。在這個極其需要集中力量對付日本人的時候,四國聯軍卻缺乏必不可少的共同作戰原則。交通運輸問題很快就成為四國首次試圖采取聯合軍事行動時暴露的主要缺陷之一。四國盟軍司令部中沒有哪一部分比海軍司令部所受的損失更大,海軍司令部設在爪哇東端的泗水港,離韋維爾的司令部有四百多英裏。由於荷蘭、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戰艦分散在從新加坡至主要供應基地達爾文港的遼闊海面上,哈特海軍上將處於不堪設想的境地。1942年3月11日,日本終於向荷蘭宣戰,開始向婆羅洲東海岸的石油城塔拉坎發動進攻,二十四小時之後,日本傘兵和海軍向西裏伯斯發動聯合進攻。荷蘭士兵盡力反擊,在少數飛機和奉四國盟軍空軍司令部的命令飛來的美國“B-17”轟炸機的偶爾支援下,摧毀了極其重要的設施。在一個星期之中,哈特千方百計地試圖集中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同樣由於交通運輸困難以及荷蘭海軍司令康拉德?埃米爾?赫爾弗裏希海軍上將的原因而歸於失敗,後者正以海軍部長的身份獨立指揮他的潛艇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