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讓炮彈飛

一戰結束後,法國這個名義上的戰勝國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軍隊傷亡超過600萬人,北部省份被戰爭摧毀,國家背上沉重的戰爭債務,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另外,人口因素上的考慮也為防禦學派增添了砝碼。一戰戰後的人口統計表明法國只有4000萬人口,德國有7000萬,而且德國的出生率更高。因為戰爭的影響,法國在1930年後5年將面臨嚴重的兵役人員短缺現象。殘酷的一戰令普通法國人渴望和平穩定的生活,既然國恥已雪,不願再戰的民意也令保持一支“完全攻勢”的軍隊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和平是那麽可貴,誰還願意主動發起戰爭呢?正是在這種“過和平日子”思想的驅使下,消極防禦的思想也在軍隊中蔓延開來。

事實上,馬奇諾防線的修建是法國人的一個驕傲,從1929年到1933年,僅僅挖掘比奇附近的那處大型地下工事,就動用了2000名勞工夜以繼日地苦幹。之後,數不清的專家人員被派下去為工事進行裝備。這個歐洲最為龐大的工程項目將築城技術發揮到了極致,法國人將國家安全完全寄托其上並非毫無道理。如此一條堅強的防線,完全斷絕了敵人從側翼迂回的可能性,只有在付出慘痛代價的情況下才可能達成突破,法軍在使用少量兵力守備防線的情況下可以調集盡可能多的預備隊對來犯之敵進行痛擊,這是多麽快意的事情啊!確切的說,法國人也並不完全認為馬奇諾防線牢不可破,也有用機動預備隊對來犯之敵在突破後進行反突擊的準備,貝當元帥就認為“必須要有高度機動之兵力準備封閉突破口,或對突破防線之敵進行兩翼夾擊的作戰”。在法國人的理念中,突破馬奇諾防線的敵軍必將遭到慘重的損失,在法軍機動兵力的打擊下,敵軍的進攻必定會遭到失敗。

1939年9月3日法國對德宣戰之後,布置在前線的法國部隊根本沒有臨戰前的緊張氣氛,從前線到後方的法國人一致認為德國人必然會在馬奇諾防線面前撞得頭破血流,這場戰爭將會是一場“輕松的戰爭”。他們整日裏無所事事,既不作戰,也幾乎不訓練,更不用提操練那些聽都沒聽說過的步坦協同、空地協同戰術。法國士兵每天的工作就是挖一些毫無用處的野戰工事,以及享受後方提供的豐富全面的娛樂設施。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麽樂觀,英國陸軍的一位軍長,艾倫?布魯克爵士在兩度參觀馬奇諾防線後說:“不用懷疑,馬奇諾的整個觀點是天才的設想。但是!它只給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認為法國本來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錢花在機動防禦的裝備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飛機和更多的裝甲師,而不是把錢扔進地下……馬奇諾防線最危險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給人造成一種錯誤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鋼鐵防線後面的感覺,一旦這種感覺被打破,法國的戰鬥意志將一起被粉碎。”

現在的法國人,並沒有人想過,英國人的話會在某一天變成現實。

羅歇?布呂熱穿過長長的甬道,來到了一處中轉站,這裏有一條小小的鐵路通過來,羅歇等了一會兒,很快,一輛小電力機車開了過來。

“你要去哪兒?”火車上的一位軍官問道。

“我要去食堂。”羅歇答道。

“上來吧。”軍官說道,羅歇上到了這座敞篷的電力機車上,機車接著向前開動起來。

過不多久,一列比羅歇所在的電力機車要大得多的機車從另外一條隧道出現了。羅歇轉頭望去,只見這列機車的敞篷車廂裏,全是擠得滿滿的法國士兵。

“這下吃飯的嘴又多了。”羅歇身邊的一位法國士兵笑了笑,說道,“真不明白送這麽多人進來幹什麽。”

“德國人打下了挪威和瑞典,俄國人打下了芬蘭,他們現在已經沒有什麽後顧之憂了,可以放心的對我們親愛的祖國動手了,哈哈!”有人大笑了起來,“這些人是來幫助我們保衛我們的祖國的!”

“問題是,這條防線不需要這麽多人。”剛才的法國士兵說道,“他們應該去的地方不是這裏。”

“也許德國人就要來了。上頭覺得防線的兵力不足,所以要他們來。”羅歇看著那輛機車裏有說有笑的人們,自言自語的說道。

“都來防線裏的話,誰在外面充當機動部隊?”

“什麽機動部隊?壓根兒就沒有!”

幾個人正說話間,有人突然叫了起來:“快聽?什麽聲音?”

羅歇也聽到了,似乎隧道的深處正在發出陣陣的怪聲。

大家一點點的變得安靜下來,全都不安的望著四周。

又一陣聲響傳來,這一次聲音象是在他們的頭頂上,小電力機車上的幾個人全都不約而同的擡起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