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金融大戰的序幕(第3/3頁)

對於銀價上漲帶來的後果,無論是穿越者楊朔銘還是身處這個時代的梁士詒,都知道得相當清楚。

白銀價格上漲一方面將導致中國商品出口競爭力全無,小農經濟瀕臨破產,城市工業蕭條,並造成白銀大量外流,逐漸形成貿易逆差。另一方面,大量的資金從實業經濟中退出湧進銀行和樓市,造成房地產和金融業表面的繁榮,而隨著資產價格大跌,表面繁榮支撐起的銀行信貸則會陷入資產泡沫的黑洞,房地產的崩盤將劇烈震蕩中國的金融市場。

白銀大漲——出口受損白銀外流——企業倒閉物價下跌——資產縮水——銀行信貸抵押資不抵債——房地產暴跌——房租暴跌——房地產泡沫崩潰——金融動蕩——銀行倒閉——經濟危機加劇——社會危機加劇……這危險的一環扣一環,將成為中國頭上的絞索,絞殺中國的現代化近程!

“不是有買賣白銀的協定麽?他們怎麽可以就這樣的出爾反爾?”梁士詒有些抓狂的大叫了起來。

由於金本位在危機中主要國家的破產,大量囤積於黃金市場的貨幣資金轉入了白銀市場,白銀的投機造成了銀價的劇烈波動。為了穩定世界銀價,美國、中國、印度等八個產銀或用銀大國在1933年7月倫敦世界經濟會議上,簽訂了一項《國際白銀協定》。其中規定美國政府每年購銀不超過3500萬盎司,中國則承諾將不出售銷毀晚清時銀元所得之白銀。但是現在一年的時間都不到,美國就違背了它所承擔的穩定銀價的國際義務。

就在張雅婷發回的情報裏,清楚的表明,美國政府在國會內“白銀集團”的壓力下,即將準備通過《白銀采購法案》。它規定美國政府要通過購買的方式,設法使每盎司的白銀價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銀在美國貨幣儲備金的比重增加到四分之一。這些政策將造成白銀的價格快速大幅上漲。對於白銀價格上漲可能對中國帶來的影響,一些美國人也有異議,但“白銀集團”則稱:美國的收購白銀,將會提高中國的購買力和穩定本國采銀業,可以使得西方其他列強在中國采購資源、原材料的負擔加重成本提高,美國本土所產為國家所收購的白銀還可以在中國購買資源控制中國金融,從而使得作為資源大國的美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優勢,可以有效的幫助美國走出危機。在這些看似有理的說辭的推動下,美國政府已經開始了對《白銀采購法案》具體細節的制定。

張雅婷的情報還提到,英國在美國白銀政策的壓力下,為了自身在中國的金融利益,甚至建議推動中國改變白銀本位變成發行紙幣,因為中國要發行紙幣也必須與金融實力最強的英國和控制白銀最多的美國貨幣掛鉤。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真正做到貨幣自主,不受制於人,沒有特殊的歷史機遇,和額外的巨大代價,是不可能成功的。”楊朔銘沉聲說道。

“可你剛才說過,那樣做是我們都得上斷頭台!”梁士詒嘶聲嚎叫了起來,全沒有了當初叱咤風雲的“梁財神”的風度。

“凡事皆有兩面性,有時候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楊朔銘的臉上突然露出了一絲奇怪的笑容,“梁公知不知道,自晚清以來直到現在,我國的金融其實從來就沒有自主過?”

聽了楊朔銘的話,梁士詒不由得愣在了那裏,他想了想,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看到梁士詒那似是而非的表情,楊朔銘在心裏嘆息了一聲。

這位“梁財神”的學識,其實離真正的銀行家,還差得很遠。

為了在這個時代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力量,楊朔銘深刻研究了中國的金融發展史。按照他的估算,1880年中國的國民收入約為27.8億兩白銀,老百姓的稅賦約占當時大清帝國的國民收入的3.2%。以此稅率推算,根據1903年中國的國民總收入約為32.8億兩白銀估算,甲午賠款和庚子賠款總計的6.5億兩賠款債務約為1903年國民收入的20%,比後世某一時期中國的2.9萬億元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21.6%)還低一點。從這一角度看,晚清的財政與國債狀況並不比後世的差。所以僅僅從數額上講對外戰敗是不會讓中國崩潰的。但問題是,由於當時的中國沒有現代金融體系及相應的金融衍生工具,中國所有的流通的白銀只有6至11億兩,因而在這樣的巨額外債下,造成了白銀對外貶值的同時對內升值,西方列強的這種貨幣侵略極大的掠奪了中國的資源,使中國每年外流的財富約達四個《馬關條約》的賠款。這也是為什麽中國一直未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金融體系的原因。

讓西方列強們放棄這樣的巨額利益,使中國獲得金融獨立與世界金融體系接軌,無異與虎謀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