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高鄰好義

“沒錯,肯定是地震了。”徐世昌剛才也險些摔倒,他擡頭看了看還在搖晃的吊燈,心有余悸的說道,“只是不知道是哪裏。”

“不會又是海原吧?”顧維鈞有些擔心地問道。

聽到顧維鈞的話,蔡鍔等人的臉色也不由得一變。

1920年(民國九年)12月16日20時,寧夏海原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地震。海原地震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級8.5級,震中烈度12度,災區面積2萬平方公裏,這次地震波及寧夏、甘肅、陜西、青海、山西、內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四川、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福建等17個省市地方,有感面積達251萬平方公裏,約占中國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大地震。這場大地震使海原、固原等縣城全毀,大量房屋倒塌,造成民眾生命財產的極大損失。所幸在地震前中國政府及軍隊預先做了一定的抗震準備(至於中國有關方面為什麽會預先知道這裏要發生地震,則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謎團之一),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組織人力到達災區施救,避免了損失進一步擴大,但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大地震中仍然有近5萬人死亡,10萬余人受傷,財產損失高達6000萬元。

在中國,沒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範圍可以和海原地震相提並論。這次地震使200公裏外的蘭州“倒塌房屋十分之三”;使距震中400公裏的西安“門窗暴響,房搖墻踏,被毀房屋約有百戶”;距震中700公裏的太原“房屋間有倒塌,人民微傷”;距震中1000公裏的北京則“電燈搖動,令人頭暈目眩”;更遠的上海“時鐘停擺,懸燈搖晃”;廣州“掉繪泥片”;汕頭“客輪蕩動”;香港“大多數人感覺地震”。海原地震釋放的能量特別的大,其有感範圍超過了大半個中國,而且強烈的震動的持續了十幾分鐘,世界上有96個地震台都記錄到了這次地震,甚至在越南海防附近的觀象台上也有“時鐘停擺”的現象,因而被稱為“環球大震”。由於海原地震帶來的破壞和損失特別嚴重,雖然時隔數年,仍然讓許多中國人一想起來便心有余悸。

“不是。”楊朔銘擡頭看了看總統府會議室墻上的掛鐘,說道,“肯定不是咱們中國。”

“瀚之為什麽這麽肯定?”徐世昌有些吃驚地問道。

楊朔銘聽了徐世昌的問話只是呵呵一笑,沒有回答。

他是不可能告訴徐世昌,自己是一個穿越者,早就知道歷史上著名的日本“關東大地震”的發生時間的。

“大總統可能忘了,上次海原地震,是瀚之最先要求預做準備的啊。”顧維鈞想起了往事,笑著說道,“至於瀚之是怎麽做到比地震局那幫專家預測得還準的,現在還是謎啊。”

“瀚之是怎麽預測的,咱們先不去管,只要瀚之說不是咱們中國,我就放心了,呵呵。”徐世昌似乎是松了一口氣,笑著說道。

在沒有感覺到更多的異動之後,會議室內的氣氛又恢復了正常,徐世昌只是給總統府秘書長打了一個電話,吩咐他問一下地震局,便又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楊朔銘的“瞞天過海”計劃上。

當楊朔銘從總統府出來,回到家中的時候,一份從日本發來的電報已經早早的送了過來。

“電報上說,是日本發生了大地震,還有海嘯。”黃韻芝對楊朔銘說道,“日本海軍的主力艦有多艘沉沒。”

“到底是人算不如天算,呵呵。”楊朔銘接過電報看了一眼,臉上現出了一絲開心的笑容,“日本人的報應來得好快。”

“看把你美的。”黃韻芝有些奇怪的看著自己的丈夫,似乎對他剛才說出“報應”這樣的話感到不解,因為在她的心目中,他一向是崇尚科學的,“報應”這樣的說法是不上他的眼的。

“日本的老百姓肯定死了不少人。”面對災難,黃韻芝身上的那種中國婦女傳統的善良天性和慈愛母性不自覺的表露了出來,“上一次咱們這邊的海原地震,死了差不多五萬人,幸虧救助及時,這一次日本受災,要不要幫他們一把?”

“當然要幫,冤家易解不易結嘛。”楊朔銘笑著點了點頭,眼睛仍然盯在電報上,黃韻芝聽到他贊同自己的想法,很是高興,但她又隱隱的覺得,他剛才的話似乎又有些言不由衷。

“我一會兒給大總統去電話,讓他命令海軍馬上派船去日本勘察災情,救災的話,越早下手越好。”楊朔銘看完電報,臉上又恢復到了平日的沉靜如水,黃韻芝聽到他剛才的話,心裏不由得一陣感動,楊朔銘的形象在她的心裏又變得高大了許多。

楊朔銘已經習慣了愛妻望向自己目光當中的那些愛慕和敬意,他拿著電報沉吟了一會兒,擡頭對她說道:“救災藥品的事,還是你來負責吧,一定要快些準備好,並且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