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瞞天過海”計劃

但對山本權兵衛來說,繼續擴充海軍對日本來說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夢魘。

日本在1919年到1922年這段時間裏,每年的海軍軍費開支都占到了國家預算的25%以上,再加上陸軍的軍費,軍事預算占到了國家預算的將近一半,這完全是戰爭時期的財政預算。海軍軍備的擴充,有國力的因素,有造船能力和技術的因素,最後還有重工業體系的整體因素。而日本在這幾個因素裏面除了造船技術的項目主要是取決於熟練工人的技術度這一項和其他國家能夠相比之外,其他諸要素全部拿不出手。長此而往,日本的國家經濟是根本承受不起的,日本國民也是難以負擔的。

面對已經初具規模的“八八艦隊”,現在的山本權兵衛其實並沒有什麽滿足感,反而開始了煩惱,因為“八八艦隊”這個日本人的夢想太過奢侈,不是缺少資源的日本脆弱的經濟所能夠負擔的。提前退役的海軍大將加藤友三郎曾找過海軍省軍務局第一課去測算海軍維持“八八艦隊”戰鬥力所需要的費用,測算出來的數字曾讓加藤友三郎倒抽了一口冷氣:維持“八八艦隊”的水平每年得需要6億日元,這是因為“八八艦隊”的艦齡只有八年,每年要新建一艘戰列艦和一艘巡洋戰艦來更換,加起來就是80000噸左右,這時候的建艦每噸單價已經超過了1000日元,光這就去掉了一個多億了,而日本從1920年到1922年全年的國家預算也就只有15億日元左右,這個艦隊在物理上就不可能維持的。算到這裏的結果很明顯,“八八艦隊”已經不能再搞下去了,再搞下去非得把日本拖垮不可,加藤友三郎就此得出了結論。他曾私下對當時是駐美大使的幣原喜重郎說:“這個‘八八艦隊’搞不下去了,如果有機會的話,真想放棄了它。”對此,山本權兵衛其實也有同感。

現在的日本海軍,雖然損失了“扶桑”“山城”兩艘主力戰列艦,以及多艘巡洋艦驅逐艦和輔助艦艇,但目前日本可用於作戰的主力艦還有10艘(“伊勢”、“日向”、“金剛”、“比睿”、“榛名”、“霧島”、“長門”、“陸奧”、“加賀”、“土佐”),加上日本已經開始建造的“天城”和“紀伊”兩艦,總體實力仍不容小視,繼續擴充雖然能夠增加日本人的“安全感”,但對日本的經濟來說卻是的的確確的災難。

山本權兵衛的心裏,其實一直暗暗地渴望著結束這場夢魘的機會的到來。

而以山本權兵衛對中國的了解,他知道中國的經濟雖然已經今非昔比,但同樣也難以負擔十二艘五萬噸級巨艦的維持費用。而如果能把中國也拉到“放棄”海軍軍備競賽的行列當中,就更完美了。

而現在這樣的機會終於來了,不止貧窮的日本人負擔不了大海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歐洲經濟不景氣,弄得連財主家都沒了余糧,連英國都受不了了。要知道,頭號超級大國,頭號海上霸權的大英帝國到那時為止一直奉行的是“兩強海軍”政策,就是說世界第一位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艦隊規模一定要大於或等於第二位加上第三位的規模。但現在這個“兩支艦隊的規模”出現問題了,首先大英帝國在經濟上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再也沒有原來那麽財大氣粗了,因為錢全跑到大洋彼岸的美國人那裏去了;其次大英帝國輝煌一時的大艦隊已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次大海戰中灰飛煙滅,最後不得不依靠外租中美艦隊來維持海上的優勢。而美國人和中國人同樣也喜歡玩海軍,造起戰列艦來不是一艘一艘地造,而是一個艦隊一個艦隊地造,當然美國和中國不是大英帝國的敵人這點是可以相信的,但問題是現在大英帝國從物理上已經無法實現“兩強海軍”的標準了,美國、中國和日本的海軍規模都已經超過了英國。於是英國人就想出了“限制海軍軍備”這一招,也就是自己不增加軍備,依靠對方減少軍備來維持軍備優勢。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英國已經不是大戰以前那樣的超級大國了,說話不算數了。從這時開始說話大約算數的是美國人了。1907年底的美國“大白艦隊”的環球航行就已經預示著美國開始要成為取代大英帝國的超級大國。而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進行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開始代表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在亞洲特別是東亞問題上發言了。這次英國人的意願是由美國提議召開一個“華盛頓會議”來討論限制海軍軍備的問題,而這個海軍軍備的問題又主要是牽涉到遠東問題,這兩個議題其實是針對中國和日本而來的。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中國和日本這兩個亞洲大國,哪一個占有優勢,都會惹出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