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追尋昔日的輝煌

其實早在通過對外情報系統搜集情報之前,蘇維埃俄國就已開始采取一系列步驟,以實現其在國外的大規模秘密行動的計劃。當肅反委員會還在為保衛布爾什維克制度免受國內現實的和臆想的敵人的侵害而努力的時候,國外的蘇維埃間諜機構就開始了活躍。他們的活動主旨是為了對外輸出革命,而且當時在國外的大部分行動不是肅反委員會組織的,而是由控制在布爾什維克黨人手中的共有國際組織的。共有國際執行委員會(NKKH)稱自己為“世界革命的大本營”。

在十月革命後,相當一部分布爾什維克領導人都一直在期待著革命先傳播到歐洲,然後席卷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了中歐幾個大帝國的垮台,這使他們燃起了希望。列寧曾充滿激情的說道:“世界革命在一周的時間內向我們走近了許多,我們可以認為它在最近的幾天內就會到來……我們應該不惜自己的生命去幫助德國工人們加快革命的到來,革命應該很快就在德國開始了。”

在同協約國正式停戰的兩天後,德國突然宣布成立“共和國”。德國的好多地方按照蘇維埃的模式建立起了工農蘇維埃。但列寧的歡欣和熱望很快就消失了。柏林的起義很快便被鎮壓下去,而不久前成立的德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人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蔔克內西因為宣布成立“德意志自由社會主義共和國”激怒了德國人而被德軍中的右翼激進分子殺死。雖然他們的死使德國布爾什維克黨以主要左翼政黨身份取代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位置這一本來已經十分渺茫的希望更加無望,但莫斯科卻因此而能夠毫無障礙地向德國布爾什維克黨人強加自己的意志。因為就在遇害前不久,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的領導人,羅莎?盧森堡曾批評布爾什維克制度,並指責列寧不是在搞無產階級專政,而是在搞對無產階級的專政。她大概是唯一一個敢於公開反對列寧、抵制把共有國際變成蘇維埃俄國對外政策的工具的外國布爾什維克黨人。

在莫斯科俄國革命劇院舉行的共有國際成立大會中,參加大會的代表中只有五人是從國外來的,其他的“國外”代表則是由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從那些逗留在莫斯科的外國追隨者當中選出來的。他們當中許多人甚至就從未到過他們所代表的那個國家。而且,他們所代表的黨派,有些根本就沒有成立。但是,對於大多數歐洲左翼運動的代表來說,這些“技術上的細節”沒有多大意義。對於許多左翼積極分子來說,莫斯科成了新的社會主義的耶路撒冷,而共有國際的建立只是更加堅定了他們對光明未來的信念。

在共有國際第一次大會的工作結束後兩周,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就曾不無憂慮的對法國總理喬治?克裏孟梭說:“整個歐洲都充滿了革命情緒……現存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秩序的各個方面都為歐洲各個地方的人民群眾所懷疑。”

實際上,早在共有國際開始輸出革命之前,革命就已經開始迅猛展開了。在沒有莫斯科幫助的情況下,僅在轟轟烈烈的幾周內,匈牙利和巴伐利亞相繼成立了共和國。共有國際主席格裏戈裏?季諾維也夫曾預言說,一年內整個歐洲就會變成共有主義的歐洲。但布爾什維克遭受的打擊是沉重的: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就被正規軍和起義部隊打敗了,而羅馬尼亞的入侵則結束了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

而出人意料的是,德意志帝國卻成了當時與布爾什維克政權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的唯一大國。

蘇德兩國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約》簽訂後就互派了大使。德國在戰敗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退位,讓位給了魯普雷希特皇子,德意志帝國的國祚得以保存下來。為了打破孤立狀態,德意志帝國同蘇維埃俄國這兩個本來在意識形態領域完全對立的國家竟然走到了一起。

由於《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所規定的諸如德國不能發展空軍、海軍,不能擁有坦克、大口徑火炮和反坦克炮等重型裝備,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的規模等種種限制被德國軍方高層視為奇恥大辱,德意志民族與生俱來的傲慢在戰敗屈辱的不平等條約的煎熬下,必然形成強烈的反叛意識。而德國軍方和軍火工業巨頭們,正是這種反叛意志的直接體現。但是他們明白,目前英國和法國的實力占有著壓倒性的優勢,明著對抗顯然行不通,因而在暗地裏,德國一刻也沒有停止嘗試“曲線救國”的辦法。這時,蘇維埃俄國就成了最好的夥伴。

由於戰敗的德國只有聽從協約國發落的份兒,而蘇俄則更是不入協約國法眼的異類,這兩個國際社會的“孤兒”在倍感“同是天涯淪落人”惺惺相惜之下,秘密簽訂了《拉帕羅條約》,約定相互取消彼此的戰爭賠償要求,全面恢復兩國外交關系,建立緊密的貿易同盟。德國就此成為蘇俄最大的貿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