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搶婚者

哈薩克汗國建立後,吸引了周鄰大量遊牧部落紛紛前來加入。隨著汗國的壯大,到15世紀末,一個有共同名稱、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和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哈薩克民族最終形成。到1589年,哈薩克人及其分布地區已區分為三個“玉茲”(血緣的部落聯盟):即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即清代文獻中的右、左、西三部。其中的中玉茲(哈薩克中部地區)和大玉茲(七河流域)臣服於準噶爾部。而小玉茲(西哈薩克斯坦)則於1731年被沙俄吞並。18世紀中葉,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叛亂,解除了哈薩克來自準喝爾方面的威脅。哈薩克三玉茲先後表示歸順清朝,特別是中玉茲和大玉茲,與清朝的關系更為密切。

18世紀中葉起,沙皇俄國開始不斷侵略中國,並侵入哈薩克草原和原屬清朝伊犁將軍管轄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從1864至1883年,沙俄以政治訛詐和軍事威脅等手段,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按照條約中“人隨地歸”的規定,侵占了原屬中國的哈薩克族及其居住地區。面對俄國入侵,哈薩克族人民曾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為維護祖國統一,反抗沙俄侵略做出過重要貢獻。19世紀後半葉,沙俄以武力征服中亞,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西北大片領土,使大批哈薩克牧民遭受到殘酷統治。哈薩克人民不畏強暴,多次起義,沉重打擊了沙俄在中亞的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沙俄最終垮台,新上台的蘇俄政權雖然表面上宣布放棄沙俄侵占中國的領土,但實際上絲毫沒有放棄一寸哈薩克的土地,蘇俄在西進波蘭和南下土耳其受阻之後,便將侵略矛頭轉向了東方,遭到了中國的有力反擊,在中國和日本的聯手打擊下,蘇俄不但在中、東西伯利亞吃了大虧,而原來強占的哈薩克土地,也被迫吐了出來。

由於哈薩克距離北京過遠,交通和信息傳遞都很不方便,對收復哈薩克故土一直非常關心的楊朔銘想要親身了解這裏的情況,因此才乘座飛艇不遠萬裏的來到了這片無垠的大草原。

哈薩克人生活的土地面積相當於整個西歐國家面積之和。其範圍橫跨亞歐兩洲,從西部的伏爾加河下遊到東部的阿爾泰山脈,從北部的西西伯利亞平原直到南部的天山山脈。東南連接中國新疆,北鄰俄羅斯。昔年的哈薩克汗國通過裏海可以到達阿塞拜疆和伊朗,通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可以到達亞速海和黑海(並非完全內陸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半內陸國,名為內陸國,其實可以到達外海(伏爾加河-黑海-地中海-大西洋)。

哈薩克地區地形復雜,特點是東南高、西北低,大部分領土為平原和低地。西部和西南部地勢最低。裏海沿岸低地向南朝裏海方向逐漸下降,哈薩克東北部有大片低地,它從哈薩克東北部經中部逐漸向丘陵地帶過渡,再向東南部的天山山脈延伸。在北部,哈薩克的丘陵與西西伯利亞平原南緣連接在一起。哈薩克有遼闊的草原,草原約占土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荒漠與半荒漠在哈薩克的分布也很廣,從裏海延伸到阿爾泰山的是半荒漠,但僅占其國土面積的15%,而北部廣布針葉林帶。哈薩克的東部和東南部則是有著崇山峻嶺和山間盆地的山地。天山山系位於哈薩克的東南端,其雄奇險峻的山峰長年被積雪和冰川所覆蓋。

哈薩克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哈薩克北部的自然條件與俄羅斯中部及英國南部相似,南部的自然條件與外高加索及南歐的地中海沿岸國家相似。這裏既有低於海平面幾十米的低地,又有巍峨的高山山脈,山頂的積雪和冰川長年不化。其西南部屬低地。中、東部屬丘陵地帶,東緣多山地,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哈薩克地區境內河流湖泊眾多,並且有大量的冰川,其主要的湖泊為巴爾喀什湖和齋桑湖等。多數湖泊為鹹水湖。境內的河流也多為內流河,主要有額爾齊斯河、錫爾河、烏拉爾河等。哈薩克地區的半荒漠和荒漠大多都在西南部,北部自然環境類似俄羅斯,較為濕潤,北部和裏海地區均可接受來自海洋的水汽。冬天寒冷夏天炎熱,山區高峰多有終年積雪,氣候各個地區相差很大。其境內鈾、銅、鉛、鋅、鉻的儲量豐富,還有煤、鐵、石油、天然氣、鋁土礦、磷灰石等礦藏分布。

當親身體驗到這片土地的富饒和美麗,了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之後,楊朔銘才知道,自己以前對這裏的認識,竟是那樣的淺薄。

如果不是唐璟寫給自己的那些關於南方各省情況的信,以及要求他出來走走看看的建議,他根本不可能知道這片遙遠國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