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攝政宮殿下的難題(第2/3頁)

並無多少戰場經驗的年輕“少帥”在電話那端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樣吧,我讓第四團全力牽制敵人。”張學良象是下定了決心,說道,“……第五、六團暫時劃歸第四團指揮,你務必於明日天亮前奪回全部失去的陣地,不得有誤,否則按軍法從事!”

就這樣,劉致遠被推到了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戰的絕境中。

許多年後,一位名叫劉洪濱的作戰參謀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劉將軍打仗的特點是,在任何情況下,他的手中都要掌握一部分預備隊,以隨時增援戰況最緊急的方面。”

盡管出身於土匪,但劉致遠畢竟是楊朔銘親手調教出來的精銳戰士,又是美國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學習和鉆研過許多先進國家的現代軍事戰術,曾經指揮部隊進行過多種情況下的野外防禦和反擊演習,因此他對收復陣地的戰鬥充滿信心。更重要的是,現在的他根本沒有退路,與其上軍事法庭,不如拼死殺開一條通往將軍階級的血路。

這也就是兵法上常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不成功便成仁”!

“弟兄們,你們都看到了,今天晚上是決定我們榮譽的關鍵時刻。”黑暗中,劉致遠的聲音微微有些顫抖,“其實我軍的人數是敵人的好幾倍,但是白天我們的陣地還是被敵人突破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這裏失守,我軍十余萬大軍的防線將從這裏開始崩潰。”

陣地上的響動聲消失了,各戰鬥單位的指揮官和突擊隊員全都屏息靜氣,聆聽年輕的長官的戰前訓示。從某種意義上說,背水一戰的中國軍隊沒有官兵之分,因為他們的利益和處境還有目標都是一致的。

因此同仇敵愾的凝聚力就這樣形成了。

“其實這些天大家也看到了,日本人並不象傳說中的那麽可怕,他們雖然也有飛機軍艦大炮撐腰,但是力量並不如咱們的強,而且一到晚上他們就全都成了瞎子,我們的武器是國內最先進的,連美國人都說好的,我們有最好的迫擊炮和沖鋒槍。更重要的,這是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打仗,如果我們不能打敗敵人,我們就不要在這片土地上活著站起來!”

陣地一片沉寂,只有槍刺和鋼盔在暗夜的星光下反射著暗弱的微光。

“……現在我命令,各戰鬥單位準備出擊,祝各位好運,收復陣地後我親自為大家請功!”劉致遠看了看帶夜明指針的手表,信心十足地揮了揮手,“突擊隊隨我出發,如果我不幸為國犧牲,由蔡經遠副團長代替我指揮戰鬥。”

領頭的不怕死,下面的士兵自然更沒有理由退縮不前,何況中國人還有愛國主義的精神傳統。於是這天晚上數千名抱著必勝決心的中國官兵勇敢地沖向敵人陣地。劉致遠親自率領突擊隊用厚鋼板做掩護,沿著河堤順利推進至日軍的浮橋附近,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幾大桶汽油傾倒於上遊的河水中。

這可以說是一個匪夷所思的絕妙戰術。

汽油很快便被點燃了,熊熊的大火順流而下,一時間河裏烈焰沖天,日軍用小木船搭起的簡易浮橋很快便在大火中化為灰燼,日軍官兵被燒死無數。被切斷退路的上千名日軍孤立無援,只好做困獸猶鬥,雙方激戰了一個通宵。到次日天明,當日軍的指揮官切腹自殺,最後一名日本士兵被擊斃時,“螭龍”部隊和配合進攻的友軍官兵們在黎明的曙光中發出了勝利的歡呼聲。

劉致遠策劃的反擊大獲全勝。中國陸軍部隨後發布命令,通令嘉獎作戰有功的全體官兵。劉致遠在戰場上初露頭角,在參戰到現在的四十余天裏,“螭龍”部隊共殲敵4000余人,成為旅大前線最有戰鬥力的王牌部隊之一。

自從同日本開戰以來,占有人數優勢的中國軍隊發揚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不怕犧牲,采取輪番進攻的方式消耗瓦解日軍的兵力。到6月底,日本海陸軍傷亡共計達四萬余人,日軍的兩個增援師團均遭受重創,已經十分殘破,不得不在中國軍隊炮火的打擊下固守待援。而中國軍隊的傷亡人數也超過了一萬余眾。

7月初,中國軍隊再次大規模增兵遼東半島。5日至8日,華軍五個陸軍精銳師共計十萬人陸續抵達遼東戰場,總兵力接近二十萬人。

為了對抗華軍的進攻,日本政府則從各地緊急調撥四個師團,打算由海軍護送前往朝鮮,但由於中國海軍的封鎖,增援行動難以展開,日本海軍軍令部下達“壹號作戰”,決心同中國海軍決戰,取得制海權。

中日戰爭再次大規模升級。

日本,東京,帝國戰時大本營。

“……遼東前線登陸之支那軍總數已達三十余萬人(看樣子日本人情報有誤),我關東軍及後到之援軍共計十萬大軍與之對抗。據可靠情報,支那方面決定再次投入川、粵、桂軍共計十二個師對我軍發動代號為‘天雷’的作戰行動,戰役由支那軍邊防督辦楊朔銘親自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