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貪汙犯即賣國賊(第2/3頁)

當伯爾尼發現快速戰列艦分隊遭到重創之後,他意識到這場戰役的失敗已經成了定局,他手中碩果僅存的四艘戰列艦很難對付四艘“拜恩”級戰列艦,再打下去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因而無奈地帶著剩余的英國軍艦退出了戰鬥。德國公海艦隊剩下的8艘戰列艦和2艘戰列巡洋艦終於平安的回到了基爾港。

日德蘭海戰結束了,在這場空前絕後震驚世界的大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總計損失了23艘戰列艦和6艘戰列巡洋艦,12艘巡洋艦以及大量的輔助艦艇,官兵傷亡近4萬人,可以說主力盡失,盛極一時的“大艦隊”就此灰飛煙滅。德國公海艦隊則損失了18艘戰列艦和3艘戰列巡洋艦,9艘巡洋艦,7艘驅逐艦和15艘魚雷艇,13艘其它艦艇遭受重創,官兵傷亡近3萬人,損失也是極為驚人的。

日德蘭海戰徹底改變了英德兩國海軍力量對比,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戰役。在日德蘭戰役結束後,英國的海上優勢不復存在,因此曾經也是海軍出身的中華帝國武義親王黎元洪才會說日德蘭戰役英國失敗了,如果從損失上講,的確德國人是勝利者。

但楊朔銘知道,現在德國海軍雖然拉平了和英國海軍之間的差距,但並沒有取得絕對的優勢,而且因為英國海軍的巨大損失所出現的力量真空可以由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來填補,而德國則根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德國的盟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都是拉不上台面的小夥伴,不拖後腿就不錯了)。因此德國海軍雖然憑借日德蘭一役獲得了暫時的優勢,但這種優勢注定維持不了太長的時間。因此蔡鍔才會說德國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

“德國海軍此前雖掃蕩英國海岸,毀其船廠多處,但並沒有摧毀英國造船工業的根基。”蔡鍔說道,“美國海軍已經進駐英倫本土,聽說日本海軍也準備派大艦遠赴英國,這樣一來,德國仍然無法打破海上封鎖。”

楊朔銘看了看袁世凱,此時的袁世凱臉上陰晴不定,顯然是對自己有可能站錯了隊而擔憂不已。

“英國海軍雖有美日助陣,但損失過巨,一時難以恢復,如今法國國都已失,俄國連戰連敗,國內暴亂四起,協約國想要打敗德國,已經不可能了。”黎元洪接著說道,“我國不應繼續參戰,陷入過深,否則協約國戰敗,我國亦不免大受其累。”

聽了黎元洪的話,袁世凱的臉色變得更難看了,他的目光來回掃視著群臣,似乎是有些不太甘心。

“現在我國絕不可中途退出。”海軍大臣劉冠雄說道,“我國如現在退出協約國,一則失信於友邦,為全球所不齒,二則會給日本以可乘之機,戰後如日本再犯我國,當無一國肯出手相助了。”

“劉總長所言極是。”首相楊度說道,“合六大國之力,戰不下德國,絕無可能。”

“兵法雲:‘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我軍如今在歐陸作戰之兵已不下二十萬人,餉械補給雖有英法美等國接濟,但耗費仍不可勝數,若戰事曠日持久,我國經濟必將難以負擔!”黎元洪的聲音變得高昂起來,“哪怕最後能夠得勝,但打得民窮財盡,對我國又有何益?”

“無論如何,咱們現在也得咬牙堅持,把這一仗打完!”袁世凱有些惱火地說道,“只要把這最艱難的時候熬過去,以後便是我華夏騰飛之時!”

看到袁世凱動了真怒,黎元洪的臉上憋得通紅,他強忍住了怒氣,沒有再說什麽。

禦前會議就在這樣壓抑的氣氛中結束了,當楊朔銘起身準備和眾人一道離開時,一位內宮女官叫住了他。

“楊督辦請留步,皇上召見。”

楊朔銘點了點頭,又坐了下來,等到眾臣依次退出,女官帶著他來到了後宮的袁世凱書房中。

脫去了大元帥軍裝的袁世凱換上了一身團龍紋的金色漢服,顯得很是樸素,看到楊朔銘進來,他笑呵呵的打著掃呼,而在袁世凱身邊侍立著的一名戴眼鏡的瘦高個年輕人,則取過了一張紫檀木椅子,請楊朔銘坐了下來。

楊朔銘立刻便認了出來,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便是袁世凱的第五個兒子袁克權。

袁克權和袁克定袁克文兄弟一樣,都是袁世凱很器重的兒子,在袁世凱舉行皇帝登基典禮時,曾經讓他們兄弟三個同穿一樣的太子禮服,用意是什麽再明白不過了。

楊朔銘和袁世凱父子見禮之後便在椅子上坐了下來。和中國歷朝歷代臣子見了皇帝都要跪下磕頭的禮節不同,袁世凱的弘憲王朝則完全廢除了這些舊禮,袁世凱在主持祭孔大典時也不行跪拜禮,使君臣之間更顯平等與親近,這對實行了幾千年封建舊禮制的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曾經是“戊戌變法”的先鋒的康有為則對此極為不滿,公然叫喊“萬國禮教主無不跪,中國民不拜天,不奉耶穌,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