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3/3頁)

“其實咱們國內,傾向君憲者不占少數。”嚴復說道,“日本經此一敗,我國國恥稍雪,海外諸人已經有很多轉了念頭。”

此時聽著這幾位中國政界大佬有些雲山霧罩的談話,楊朔銘的心裏一時間變得雪亮,以前歷史課上老師都無法解答的疑問,現在已經全部揭曉。

在後世的教科書裏,以楊度為首的“籌安會”六君子,一向以來在所謂的“主流史觀”裏都是大白臉的醜角。他們鼓吹復辟帝制,逆歷史潮流而行,結果不但幫了袁世凱的倒忙,最終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歷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從剛才的話裏,楊朔銘已經能夠聽出來,“籌安會”其實確實是在幫袁世凱的忙,而且是大忙。對這些文人政治家來說,理論方面的建樹只不過是他們的副業和掩護。他們真實的身份,應該是袁世凱的謀臣班子。而且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

由於楊度本身就是一名優秀的政治活動家,以他現在的行動來看,他應該是專門負責聯絡有實力的軍界人物,而胡瑛很可能負責聯絡海外的政界要人(比如黃興),而嚴復應該是負責國內的立憲派,另外如李燮和、劉師培和孫毓筠也應該各有專責。總而言之,“籌安會”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政治運作,許諾除孫氏中華革命黨外的原來南方各派流亡勢力重新回到國內政治舞台,換取他們對袁世凱政府的支持。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籌安會”所取得的成效還是相當顯著的,不但成功的為袁世凱實行帝制打下了政治基礎,而且最大限度的分化壓制了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而由於楊朔銘這只“蝴蝶”的介入,歷史又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袁世凱因戰勝日本的關系,威望日隆,已經達到了“稱帝”的標準,對他來說,國內的輿論風向也變得比原來時空的歷史有利,而日本在入侵中國失敗被迫同中國簽訂和約後,對中華革命黨的支持已經大大的減少,中華革命黨事實上已經構不成威脅了。這也可能是為什麽楊度現在一意向袁世凱進言稱帝的原因。

但從楊度此前說的袁世凱拒絕稱帝的情況來看,袁世凱似乎對稱帝一事仍然充滿戒懼,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後世“主流史觀”對袁世凱本人描述的失實和歪曲。至少從現在來看,袁大頭似乎並不象教科書裏說的那麽愚蠢和利令智昏。

而到現在為止,蔡鍔和梁啟超給楊朔銘的感覺,好象對在中國廢除共和實行君主立憲也沒有什麽抵觸情緒,甚至可以說是表示贊同的。

“英吉利以君憲而富強,美利堅以共和而富強,共和與君憲孰優孰劣,難有定論。”蔡鍔笑了笑,說道,“我輩軍人,只知保家衛國,至於國體如何變更,非我等所能言也。是不是,瀚之?”

“正是。”楊朔銘明白蔡鍔的意思,點了點頭,順著他的話說道。

聽了蔡楊二人的話,梁啟超笑著點了點頭。

“如果大總統真的下決心變更國體,易共和為帝制,這中華帝國首相一職,當非皙子莫屬了。”梁啟超將目光轉向楊度,笑著說道。

“能如此當然好了,”楊度笑了笑,迎上了梁啟超的目光,“首相一職,楊某其實並不放在心上,楊某內心所想,就是以君憲救國。至於楊某本人,小小男爵,有一位即可。”

“以梁任公之大才,幹個首相也是綽綽有余的。”張作霖笑道,“要是前清時載恬小兒識人,委梁任公以首相主持國政,興許這會兒就到不了民國了。”

聽了張作霖略帶吹捧的話,梁啟超的眼中閃過一絲傲然之色,似乎他就是現在的中華帝國首相一樣。

此時的楊朔銘,已然明白了在原來的歷史時空中,梁啟超為何會突然轉而反對洪憲帝制了,心裏不由得一陣發涼,酒也醒了不少。

果然是盡信書不如無書啊!楊朔銘在心裏暗暗的感嘆。

在酒席散去之後,楊朔銘回到了家裏,酒席間所發生的一切仍然在他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看樣子沒少喝啊。”

幾名侍女上前給楊朔銘換衣服,黃韻芝聞到了他身上濃濃的酒氣,笑著說道:“陪你喝酒的,一定是個頭牌吧?”

“是個不錯的姑娘,挺能喝酒的。”楊朔銘摸了摸額頭,苦笑了一聲,“而且喝完酒後唱歌唱得也好。”

“那就是說,你的感覺不錯了?”黃韻芝的漂亮的大眼睛危險地眯了起來,“你是不是已經替她梳過頭了?”

“感覺一點兒也不好。”楊朔銘沒有聽出來愛妻的後一句話是什麽意思,他搖了搖頭,眼睛不知怎麽現出了一絲悲涼。

“買笑是痛苦的經驗,是對女性的一種侮辱,也是對人性的侮辱,對自己的侮辱。”楊朔銘想起了在後世自己去夜總會歌廳“體驗生活”時和那些年輕的坐台小姐們(又稱“失足婦女”)以朋友身份進行的聊天經歷,聯想到了今天的酒宴,不由得發出了沉重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