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帶汁袁大頭(第2/2頁)

聽了徐世昌的話,段祺瑞等主戰將領們一時間也變得沉默了,而有的人似乎感受到了亡國之恥加諸自身的痛苦,開始忍不住失聲哭泣起來。

“日人雖有強大之海軍,但此次未必能用得上。”後排站著的人群裏有人忽然說道。

“此話怎講?”袁世凱有些驚訝地擡起頭問道,目光在人群當中搜索著,很快便看到了一位文靜儒雅的軍人。

“日本此次敢於如此逼迫我國,是他們認為歐洲大戰正酣,列強一時無力東顧。而事實上列強一直在關注遠東局勢的發展,只是因為暫時關乎不到列強在華利益,所謂的‘事不關已,高高掛起’,因而誰都不願意為我國出頭,而一旦日本因我國拒絕其通牒而向我國開戰,戰火波及列強在華之勢力範圍,列強則絕不會坐視,到時候很可能聯合起來進行幹涉。”楊朔銘迎上了袁世凱的目光,緩緩說道,“我東南沿海之地多為英法美三國勢力範圍,日本艦隊若要對我國采取行動,為了防止列強幹涉,投鼠忌器之下,這些地方基本上是不會考慮的,對我國來說,只要守住幾個戰略要點就完全可以阻止其向我內地進犯。”

聽了楊朔銘的話,袁世凱不由得愣在了當場。

“這位將軍所言有一定道理。”陸征祥聽了楊朔銘的話,象是想起了一件事,“據我駐日陸公使宗輿密報,英國駐日公使曾照會日本外務省,稱日本如欲對我國使用強壓手段,必須咨詢英國之意見。此事或可為此之佐證。”

“而且日本雖然在南滿和山東頻繁調動軍隊,無非是恐嚇之勢,其自身並未做好同我國全面開戰之準備。只要我國表露拼死抵抗之決心,戰局一旦擴大,各國為保在華之既得利益,必將出面幹涉,日本則陷於孤立,定當知難而退,尋求同我國重開和談,那時當是另一番局面了。”楊朔銘接著說道,“這可以稱之為‘以戰促和’之法,也就是以一場戰爭來強迫日本重新認識我國,改變其對我國的強壓政策。”

“以戰促和?……”袁世凱吃了一驚,他想了好半天,才緩緩點了點頭。

“非戰不足以促和平!非戰不足以挽民心!非戰不足以立威權!”楊朔銘看著袁世凱,用無比懇切的語氣說道,“初辛亥功成,南北議和,國家名義上歸為一統,實際上各地方自行其是,而我大總統旬月即討平贛寧之役,雷震虎步,威加海內,國是由此遂定。如果說贛寧之役是逆黨奉送給我大總統一次絕好的統一之機,那麽日本人這回的‘二十一條’,其實也等於給了我國政府收拾人心,鞏固威權的良機。”他轉過頭看了看段祺瑞,又對袁世凱接著說道,“哪怕是戰事不利,只要人心尚在,便仍有光復之機。而如果簽了此約,則如同段總長所說,哪怕能苟安於一時,民心勢必由此盡喪,不特我大總統從此‘賣國賊’罵名加身不得洗脫,在座諸公及政府亦聲名掃地,從此無力振作,則我中華不亡而亡矣。”

聽了楊朔銘的話,袁世凱和所有的與會者們都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段祺瑞緊緊地盯著袁世凱的臉,此時袁世凱的臉色陰晴不定,顯然內心在進行著激烈的鬥爭。

“是啊!這字只要一簽,我袁某人從此便得被人指著脊梁骨罵成賣國賊了……就象當年的李中堂……”此時的袁世凱突然間老淚縱橫,嚇了楊朔銘一跳。

楊朔銘有些好笑地看著袁世凱眼淚汪汪的樣子,一時間猜不透他是真的在那裏以李鴻章自喻而傷心落淚,還是故意裝出的這麽一幅可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