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更正確的選擇(四)

“隨著未來幾年內一部分人退休,對現在中央委員會人數比例進行調整,你覺得會遇到多大的問題。軍隊上層的士氣會不會受到打擊?”韋澤向韋昌榮提出了這麽一個問題。至少從韋昌榮的表情上來看,他並沒有被這個問題給唬住,想來應該是很早就有所準備。

權力結構的大變從來不是那麽輕松的問題,漢朝十常侍與外戚同歸於盡的互相殺戮,讓東漢的體制發生了局面,朱元璋為了改變權力結構大殺功臣。這都是普通人耳熟能詳的內容,若是從歷史書上來看的話,每朝每代的鬥爭都意味著鮮血。或者來自內部的主動,或者來自外部的介入。想不流血就改變權力結構,至少到現在還沒出現過。類似不流血的大概有所謂“杯酒釋兵權”,即便被吹噓成那般模樣,民間還有《打龍袍》的戲曲,著名的一段就是“喝醉酒誤斬了鄭賢弟”。

“只要他們能退下去,不再是中央委員會委員,這個事情就能辦成。”韋昌榮很有把握的對自家四叔說道。韋昌榮所講的不是這幫人的官職,而是他們在權力體系中的身份。哪怕是身為軍委副主席,只要不是中央委員會的成員,那就僅僅是一個軍委副主席而已。而一個某總部的副司令,只要是中央委員,就能決定國家的未來大計。這是權力體系決定的事情。

如果韋澤搞的是封建皇權,一切決定權最終由皇帝所有,那麽韋澤或許可以不考慮這些。幾道聖旨下去,就等著激烈的反彈。熬過這段艱難時間之後,等著以後出現各種穿鑿附會的文學作品出來就行。

如果韋澤和那幫沒用的獨裁者一樣,搞的是假民主真封建獨裁,他就並不需要一個穩定的制度,更不需要這個制度裏面的人事穩定。當韋澤搞起民主制度的時候,他就不得不去考慮有關制度穩定性的問題。

韋澤慢慢的點頭,韋昌榮的說法基本符合他在21世紀的聽聞。權力的輪換交替指的是人員的加入、晉升、退休。但是一旦剝奪了某個單位權力,例如大幅度縮減軍隊在中央委員會裏面的席位,那就意味著降低了軍隊在國家的發言權。這就不是人事問題,而是權力鬥爭的問題。這是很傷士氣的事情,這也是很容易引發激烈反彈的事情。

“四叔,你何不趁著當下的機會做些調整呢?”韋昌榮忍不住問道。此時中央委員會裏頭鬥爭激烈,各方都拼命的拉攏勢力。若是韋澤想在裏頭介入,有太多的理由和大把的機會。

韋澤搖搖頭,“我不喜歡死非其罪的做法。”政治鬥爭中牽扯著無比單純的利益,可政治最怕的就是把根本的利益向別人說清楚。韋澤可以坦然自若的說,我追求的是整個中國的利益,因為他也是這麽幹的。胡成何要是就近期的事情做出發言,他總不可能說,“老子我很久之前就看李維斯不爽啦!”他總得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找理由,就得說瞎話。

所以在政治上的殺戮,基本都會出現“死非其罪”的問題。比較起來,秦檜殺嶽飛之後,遇到韓世忠質問。不管出於什麽樣的心情,或許是秦檜懶得對此進行解釋,或許是秦檜要嚇退韓世忠,一句“莫須有”,倒也真的成就了嶽王爺爺的名聲。

“如果四叔你想把事情說明白,還真得讓沈心回來重掌政治部呢。”韋昌榮覺得自己開始能夠完全理解韋澤對沈心的任用。平心而論,大家對沈心的評價挺高,沈心的能力也足以承擔起總理這個位置。問題就在於,沈心若是當了這個總理,那就是在強化軍隊對政治的影響,而不是如韋澤所想的這樣,實現取消軍人幹政的大計。

“人事部把這次的關把好,我不想弄到局面動蕩。”韋澤也很是無奈。他並不反對有過從軍經歷的人成為政府人員,他也不反對有過從軍經歷的人成為人大代表甚至是光復黨中央委員,他只是反對軍隊在中央委員會裏面擁有的大量固定席次。把席次比例降低到4%以下,而不是現在的14%還多,很多事情就很容解決了。沒有這固定的14%以上的比例,省裏面還會有膽量和總理掰腕子掰到如此地步不成?

“既然是這樣,四叔你準備先和誰談呢?”韋昌榮開始提及更加現實的操作問題。

“你覺得胡成何怎麽樣?”韋澤只能從最近要退休的這幫人入手。

“那也得等這次的事情有個結果才行吧。”韋昌榮操縱具體的人事安排之時是非常輕車熟路的。

此次的事情明顯沒有那麽簡單就能結束。在頭兩天的發言中,所有人還能比較就事論事。在接下來的發言裏面,雙方的重點就從闡述自己的立場變成了對對方的否定。特別是造反各省自己建設的計劃被拿出來之後,立刻引起了部委的激烈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