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經濟危機(十七)

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是好人或者壞人,一個人一定會在一部分人眼中是好人,在另外以一部分人眼中是壞人。國家也是如此。

1874年2月,隨著經濟危機的持續延燒,英國掀起的對中國的討論風暴刮過了英吉利海峽,登陸了歐洲大陸。最初的時候歐洲大陸上的報紙是用一種看熱鬧的態度,有關內容放在社會版的花邊新聞裏面。德國報紙甚至都不討論這種激進共和主義的事情。

英國不愧是此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從1788年到現在爆發了大大小小十幾輪經濟危機,掌握英國政權的貴族與資本家們一直試圖找到徹底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然而經濟危機的規模越來越大,波及的領域越來越多。從紡織業到投機業,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從國內到國外,從地方行政到國家政權。沒有什麽領域能夠逃出經濟危機的打擊,沒有什麽制度能不在經濟危機帶來沖擊下安然高臥。

越了解中國的制度,英國貴族與資本家就覺得越紮眼。可積累了豐富經濟危機經驗的英國上層也的確看到中國制度在應對危機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英國知識界的看法則更加活躍。因為牽扯到共和制度問題,英國大報上最初只是刊登抨擊共和制度傾向的文章。當英國知識界開始討論起中國制度如何應對經濟危機的時候,這些大報也開始有些坐不住了。

不談中國的制度,不談中國的理念,只談中國的一些具體手段。這種討論讓參與到論戰中的一些中小報紙的銷路狂增。《經濟學人》是一份由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志,於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爾遜創辦。雜志的大多數文章寫得機智,幽默,有力度,嚴肅又不失詼諧,並且注重於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

光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份針對知識階層發行的報紙。經濟學人從最初就介入了此次大討論最重要的是,在討論中,經濟學人開創了只談手段,只談現象,不談背後的討論模式。不觸及英國統治階級的同時,又順應了焦慮的英國民眾的心情,於是在識字工人階級中的銷量暴增,影響力飛速擴大。

這下英國大報紙受不了了,他們終於也一頭紮進了這場討論中。而各種似是而非的解決方案一出爐,同樣受到經濟危機影響的歐洲各國報紙也開始跟進。

馬叔看這些問題看得極透,他的評價是“壟斷開始從自發向自覺進展!”

韋澤主導的經濟模式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府控制的壟斷行為,歐洲不管中國的土地國有制度,不管與這個基本制度相配合的政治以及社會制度,他們看到的是這種壟斷帶來的效率。資本需要市場,通過壟斷完全控制市場,對於經濟危機的控制能力就充分強化。有了數據支持,對市場的判斷會更有前瞻性,更能預判。在資本家看來,這種行動能帶來更加理性面對市場波動的可能,甚至能夠解決經濟危機。

馬叔早就看過韋澤對經濟危機以及經濟三大循環的文章,他所期待的是著看未來韋澤會如何應對中國的經濟危機。至於遠遜韋澤水平的修補匠技術,馬叔甚至都懶得立刻做出評價。

英國乃至歐洲輿論討論方向的轉移讓中國駐歐洲各國大使們的日子終於好過起來。幾個月的低調之後,英國群眾們散去了,正常工作終於可以繼續進行。歐洲佬,特別是英國佬自尊心很強,經濟學家以及知識份子們把源自中國政策的各種解決方案冠以他們自己的名字。XX經濟學,XX爵士解決方案,令人眼花繚亂的方案紛紛出籠,並且在財力與人脈的運作下開始試圖為個人或者集團謀取各種利益。而中國隨之進入幕後,至少脫離了漩渦中心。

當然,這種脫離很有限。英國統治階級對中國的態度更加敵視起來,這是基於制度,思想,經濟方面的沖突。英國這次危機的影響暫時還沒有那麽大,因為英國應對經濟危機經驗最多。中國老話講,一朝被蛇,十年怕井繩。咬經濟危機十年一次,上一次經濟危機是1867到1868年爆發的。英國國內對於投機還有很深的畏懼,知道過度投資的危害,所以這次經濟危機爆發的還不算太激烈。但是中國貌似找到了克服經濟危機的辦法,那就意味著中國可以無限制的進行投資,以中國過去二十年表現出來的高速發展,再過二十年,中國又會發展到什麽地步呢?

1874年4月,英國上議院裏開始了一次陰森森的討論,討論內容是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俄國人在過去的兩年裏面始終哀號,中國軍隊奪取了黑龍江之後,就開始派遣小部隊對俄國在遠東的據點進行掃蕩。而且中國海軍可沒有滿足於奪取黑龍江,中國艦隊已經殺到了白令海,拔掉俄國人進入太平洋的據點。夏季的阿拉斯加都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