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經濟危機(十六)

《中國是一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我們必須讓中國結束貿易保護主義》,這麽一個標題出現在泰晤士報上的時候,信任中國駐英國大使聞到些不祥的味道。

李新當了外交部部長之後,外交部進行了全面調整。首先就是駐歐美各國的大使統統替換。李新在會議上對大使們盛贊了前外交部長左志丹同志在開拓外交工作和領域上的努力,然後就把這些大使統統放到了資料收集整理的重要職務之上。從商務部調來的人員經過一番訓練之後就派去各國當大使。當然,商務部也從外交部調走了一批人員在商務部工作。

在新的外交部工作計劃中,外交與商業一定要緊密結合,中國的外交要為中國的商業充當先鋒官。如果還是左志丹那時代的思維,外交部只是一個傳聲筒,那外交部絕對可以砍掉一半以上的人力。傳個話哪裏需要這麽多人手。

新任中國駐英國大使就是以前商務部歐洲司的一名骨幹,看了英國泰晤士報的消息,大使明確感受到了相當的壓力。想幹涉另外一個國家的商務政策,最可靠的手段就是戰爭。就如中國控制了越南靠的可不是什麽聖德,而是借用了法國人試圖打通紅河到中國雲貴地區通道的軍事行動。

緊張歸緊張,中國駐英國大使可沒有害怕。中國國內希望用強硬手段控制西太平洋的想法始終沒有停止過,現在的問題僅僅是中國力量不足,而不是中國不敢和英國人刀兵相向。為了盡可能弄清英國的態度,中國駐英國大使開始發動力量尋找這個說法的源頭。

這番查詢的努力並沒有結果,泰晤士報不可能泄露自己的情報來源。別說面對中國人,就是面對英國政府,泰晤士報的態度也一樣。但是泰晤士報卻抓住這個機會,希望采訪一下中國駐英國大使。中國大使衡量了一下,最終同意接受了泰晤士報的采訪。

采訪的內容比較多,包括中國的外交關系,以及中國的很多情況。中國大使就盡可能比較認真的回答了泰晤士報的采訪。三天後,泰晤士報就報道了這次采訪。題目是《法國大叛亂的繼承者——中國!》副標題則用了相當聳動的說法“93年重現!80年後的吉倫特派!”

在此之前,歐洲對中國沒有特別惡感的人喜歡用東方拿破侖來形容韋澤。拿破侖利用了督政府,最後一步步爬上了皇帝的寶座。韋澤從太平天國中分裂出來,最後當了皇帝。這是歐洲人對韋澤的一個比較主流的看法。

可聽了信任中國駐英國大使對中國的介紹之後,泰晤士報先覺醒了。韋澤哪裏是一個皇帝,這廝只是給自己扣了一個皇帝的稱號而已。實際上韋澤的真正職務是光復黨主席,光復軍軍委主席,中華民朝國家主席。後綴的榮譽稱號則是“皇帝韋澤同志”。中國只有各種共和國的選舉制度,並沒有皇室繼承權的任何法律規定。

而中國的現行政策能與韋澤相比的只有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吉倫特派。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布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

韋澤經過審判處決了大批的滿清上層,實際上滿清上層被殺了個精光。中國中央政府實施了嚴格的土地國有化,所有農民都得分到了土地,雖然土地是從國家那裏租用到的。歐美早就很清楚中國對歐洲宗教的態度,中國政府不接受任何外國傳教請求。法國大革命期間,對於貴族和教士的屠戮是那是極為兇狠的。大有趕盡殺絕的意思。

這篇報道一出,在英國立刻引發了極大的轟動。英國上層其實也知道這些,不過他們關心的重點不在這裏。英國要求的是中國向英國開放市場,市場開放問題解決了,英國商人在中國並沒有遭到刁難,這也就夠了。中國名義上是個帝國,實質搞共和,這和英國人有個毛的關系。中國可一點都沒有到處推行共和制的打算。

英國上層那一小部分人知道中國制度的本來面目,可整個英國對中國知之甚少。看到這個東方國家居然是一個共和國,整個英國知識階層都沸騰了。

歐洲比較早的共和國中成氣候的也就是荷蘭。1795年荷蘭被法國占領,1806年拿破侖之弟任國王,荷蘭被封為王國。1810年並入法國。1814年脫離法國,翌年,荷蘭和比利時、盧森堡成立荷蘭王國(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1848年荷蘭成為君主立憲國。

一個共和國被改造成了君主國家,而另外一個曾經震動歐洲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早就煙消雲散。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從1848年勉強撐到了1852年,隨即在震天動地的歡呼聲中變成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如果不是拿破侖三世莽撞的發動了普法戰爭,只怕現在法蘭西第二帝國還維持著歐洲陸上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