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青年國王復仇記(第2/4頁)

從2月到6月的殘忍議會,理查德二世眼看著親信們不是逃亡海外就是遭流放或被絞死,這對年輕的國王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精神折磨,令其心中埋下復仇的種子。

“我已到了管理我的家庭、我的王室和我的王國的年齡,因為目前我的境況竟比我國最低賤者的處境還糟糕,這看起很不公平……”格洛斯特公爵與盟友們掌權一年後,1389年5月,理查德二世突然當著眾臣的面發表了一番不卑不亢的演說,提出親政要求。

國王的話當然略有誇張,但聽起來頗令人心酸,如果從國君的角度看,倒基本符合事實。委員會隨後宣布,國王已到親政年齡,應該行使全部權力,隨後理查德二世撤換了多名大臣,王權再度復蘇,不過這次國王成熟了許多,他親政後沒有急於施加報復,也沒有召回流亡的王黨親信。

多麽令人驚訝,清洗王黨的事兒就發生在一年前,王權經過殘忍議會“摧殘”已黯淡無光,國王突然提出這個要求應該會引發巨大動蕩,沒想到居然無人吭氣,理查德二世如此輕松就重掌政權讓人一頭霧水,其實時局正有利於他恢復王權。

愛德華三世給孫子留下的幾位王叔性格與能力各異,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歷練最豐富,1377年從法蘭西回國後,因國王與黑太子疾病纏身,他實質上成為政府首腦,父兄去世後,無論從實力還是資歷來看,岡特的約翰當之無愧是王公之首,他處事還算公正,但沒有特別出眾的軍政才能,多次軍事行動失敗影響了其在民間的聲譽。

瓦特·泰勒起事時期,暴亂分子視岡特的約翰為“叛國賊”,聲稱抓到他後要將其碎屍萬段,幸好當時他在北方進軍蘇格蘭,很多地方害怕招來叛軍不敢收留他,最後他只得帶著少數家臣懇請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二世庇護,暴亂結束才返國。

岡特的約翰因為續娶卡斯蒂利亞的公主康斯坦絲,以妻子的名義宣稱擁有卡斯蒂利亞王位繼承權,他身邊老早就圍著一群從卡斯蒂利亞流亡出來的貴族,慫恿他去爭奪王位,可謀劃多次行動,耗費大量公帑皆徒勞無功。1385年葡萄牙新國王若昂一世登基,與英格蘭建立了盟友關系,岡特的約翰把他跟元配布蘭奇所生的長女菲莉帕嫁給葡萄牙新國王,這才逮住機會率領軍隊登陸伊比利亞半島。

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子女列表

注:早夭及非婚子女未計入列表,岡特的約翰跟其母後的侍女瑪莉還有個非婚女兒,也叫布蘭奇。

1386年7月,美妙議會召開前三個月,岡特的約翰率領數千精銳英軍和龐大家眷啟航遠征,前去與葡萄牙聯軍會合,聲勢如此浩大,看起來志在必得,這是引起法王查理五世欲入侵英格蘭的重要原因。此次軍事冒險折騰到1387年6月,軍費缺乏,疾病肆虐,最後功敗垂成,岡特的約翰不得不與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一世簽署秘密和約,他與妻子宣布放棄對王位的主張,換來卡斯蒂利亞每年贈送一筆年金,同時把與康斯坦絲所生的女兒凱瑟琳嫁給胡安一世的太子恩裏克。隨後岡特的約翰離開葡萄牙前往阿基坦,在那裏待到1389年11月才返回英格蘭。

英格蘭王公貴族普遍好戰,平民們崇拜軍功卓著的國王與將領,這種環境挾持下沒有人敢輕易開口說“求和”。對法態度強硬的格洛斯特公爵領導攝政禦前會議,曾商討重新發起對法蘭西的大規模戰爭,只因財政和軍事困窘實無能為力,以前指責別人“賣國”和“無能”,他們面對困局也沒顯示出任何能耐,不利的客觀條件非人力可以逆轉。

岡特的約翰在卡斯蒂利亞失敗,貴族們被迫接受英格蘭已無力繼續歐陸爭戰的殘酷現實,在格洛斯特公爵的默許下,委員會派人與法蘭西開啟談判;恰巧此時法蘭西國王被疾病折磨,又高估了英格蘭繼續戰爭的能力,雙方都有談和意願。1389年6月,英法簽署《勒蘭蓋姆休戰協定》,初定三年休戰期,照顧到英格蘭貴族的顏面,不稱之為和平協定,也不稱之為投降條約。該協定的簽署意味著百年戰爭第二階段落下帷幕。

英法停戰還給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亞帶來和平,他們不用再選邊站隊,蘇格蘭作為法蘭西傳統盟友也就安靜很多,不再騷擾英格蘭邊境。對外軍事活動停止,不需要大筆軍費,也就無須征稅,議會的作用自然下降。

約克公爵才能平庸,性格懶散,宮廷權力遊戲中不是突出的角色。格洛斯特公爵倒是爭強好勝,以對法強硬派領袖自居,在民間博得些“勇武”的名頭。岡特的約翰出國角逐卡斯蒂利亞王位期間,格洛斯特實質上成為政府首腦和王公領袖,他攝政一年政績平平,發現自己跟曾經指責過的“政敵”一樣,面對軍政困局同樣無可奈何,心中氣焰自然消沉了許多;此前他清洗王黨手段太殘忍,令不少貴族對過度欺淩君主頗為懊惱,對抗意志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