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綠教區的兩種未來

隨著明軍在兩疆地區節節勝利、當地兵員越招越多,這些新武裝的名分問題也越來越凸顯了。之前明軍總是也把他們歸為“白衛軍”,打算讓他們名義上屬於自由俄羅斯的。但是現在相繼有幾位大臣提出異議,說既然兵是在兩疆的土地上招的,而兩疆又屬於大明的領土,那麽為什麽從大明領土上征召的軍隊要叫“白衛軍”、並且要歸俄羅斯管轄呢?

統帥部很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與其說是一支部隊的名分問題,倒不如說是這關系到兩疆的名分問題。統帥部和內閣開了一個會,軍政兩套班子商議決定,今後凡是在大明領土上招募的軍隊、或者在準備劃入大明領土的土地上招募的軍隊,一律並入明軍體系。如果今後打到了更西邊,比如哈薩克斯坦,那麽在那裏征召的軍隊就可以叫做白衛軍,名以上歸自由俄羅斯管轄。

決定作出後,內閣和統帥部以奏章的形式擬了一份電文,發給了朱佑榕,奏請批準實行。朱佑榕看後覺得很有道理,但她拿不定主意,又給向小強看。向小強看後有種驚醒的感覺:確實是這麽回事!這事關兩疆的合法性問題,的確馬虎不得。——這麽重要的問題,自己竟沒有想到,還是內閣大臣先想到了……不過向小強轉念一想,也就能夠自我安慰了:這也正常啊。內閣大臣是幹什麽的?不就是這種政治上的事情最在行嗎?要說讓自己這個小夥子比那些搞了一輩子政治的老頭們還牛,那要求也太高了啊,哈哈。

“嗯,”向小強點點頭,把奏章還給朱佑榕,“說的在理。沈閣老想得還挺周到的。”

“那我批不批?”

向小強很知道分寸,他笑道:

“這得你看著辦。我要是你我就批。”

朱佑榕笑道:

“那我批了哦?”

“哎呀,哪兒那麽磨嘰呢……批吧批吧。”

朱佑榕咯咯笑著,拿起朱筆“披紅”過,然後把奏折遞給衛子衿拿去用印了。

……

自此,在兩疆征召的新部隊,都成了明軍部隊。但是,這些當地部隊被分成了兩種,一種就是明軍正規部隊,按照大明陸軍給番號,穿大明陸軍制服。配給明軍相同的武器、裝備、夥食、軍餉,而且長途機動行軍也都是乘坐軍車。總之一切都跟明軍相同。

另一類叫做“訓練部隊”,在裝備、武器、夥食、軍餉等各方面比正規部隊差不少,連制服都是單獨設計的,質量做工也差不少。這些部隊也沒那麽多軍車,要麽是步兵,要麽就是騎兵,運輸工具也多是馬車驢車,硬件水平和蘇軍差不多。

前一種“正規部隊”數量很少,門檻較高,不是誰都能進的,要經過精挑細選,除了體格強壯、作戰勇敢、訓練成績突出之外,還要受過教育,有一定的文化。也就是說,整體素質不能和明軍部隊相差太遠。而後一種“訓練部隊”數量就很多了,占了新征部隊的80%-90%。

這種差別化處理,是沈榮軒的主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都按照明軍正規部隊的標準,那麽開支太高,國家養不起那麽龐大的新增軍隊。但如果把這些穆斯林部隊完全都作為二等部隊、在各方面給予歧視的話,又不利於軍心穩定,很容易引起這些穆斯林官兵的不滿,認為漢人把他們當廉價炮灰用。就算不會出什麽事,這些民族部隊也會對大明沒有認同感,覺得這場戰爭不是自己的戰爭,和自己沒關系,自己是替那些“老爺”們打仗。那麽時間長了,民族部隊的戰鬥力和士氣都會大幅降低,類似歐洲大戰中奧匈帝國的那些“仆從國士兵”。

其實,大明原來建立白衛軍、大幅征召當地人,就是想在有限的精兵之外,也有大量廉價炮灰用的。“精品”和“量產”相互補充,效果會很好。但是現在不行了,都弄成“精品”又養不起,所以就設一個門檻,保持從下往上的流動性,給人以希望——想當“精品”嗎?想進入更優秀的部隊、和更優秀的戰友一起作戰嗎?想用更好的武器嗎?想吃更好的食物嗎?想坐汽車坐裝甲車嗎?想拿十倍的軍餉嗎?想要更廣闊的升遷機會嗎?好,那麽努力讓你自己更優秀吧!努力作戰、努力訓練、努力學習文化,當符合條件了之後,就可以提出申請,加入正規部隊,每個人都有機會。

不看你的民族、不看你的出身,只看你是否夠優秀。——這是沈榮軒試圖賦予這道門檻的一個意義。別的不說,起碼明軍正規軍士兵一個月的軍餉,就等於兩疆貧苦牧民或農民將近一年的收入。這種吸引力是巨大的,足以驅使著“訓練部隊”的士兵加倍賣力。而明軍也說到做到,只要你覺得自己可以了,提出申請,經過了軍事和文化兩項考核,你就能進正規部隊了。而明軍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每天都在受理申請、進行考核,而每天也確實讓一些民族士兵加入了正規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