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恐怖手段

那順把沐虎和恭親王的顛覆計劃,其中他知道的部分都說了出來。屏風前的沈榮軒、屏風後的朱祐榕,都完整的聽了一遍。

然後,沈榮軒又巧妙地問了幾個問題,那順也都回答了。沈榮軒對照一下先前的審問記錄,並無什麽大的出入。

這是甄別謊言的一個重要手段:反復盤問。用各種方法、各種角度、反過來掉過去的盤問同一件事。如果事情是編造的,那不管說謊者再高明,也很難不露出破綻。特別是那種自以為聰明、把真話和假話摻在一起說的人,露餡露得更快。因為在這種盤問下,你一旦說了一個謊,就得拼命記住這個謊話,還要不斷編造新謊話來掩蓋舊謊話,然後記住越來越多的謊話……這樣很快就會破綻百出了。特別是被審問者只有一個人,一個腦子,而審問者通常是一組人,若幹個腦子。一個腦子在壓力下想對付若幹個腦子,可以說勝算很小。

現在經過了幾輪審問,那順都顯得很自然,沒有說謊者通常表現出的那種壓力感,也都是張嘴就說,沒有猶豫不決的思考表現。最重要的是,他說的前後都能對得上。

有著豐富情報經驗的沈榮軒點點頭,表示滿意。現在他終於能夠代表大明帝國,相信這真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了。

而且,他很快判斷出,沐虎將軍和恭親王雖是合作者,但也有分歧。這個那順明顯是沐虎的人,而沐虎直接掌握著兵力,又不像恭親王那樣受到那樣嚴密監視,所以他將是這場陰謀的掌控者和執行者。政變能否成功,主要都在沐虎這裏。恭親王地位雖高,但也只是起到一個“幕後策劃者”以及“政變旗幟”的作用。

而恭親王和沐虎聯手搞這場政變,既有共同目的,也有不同目的。這體現在他們對大明提出的兩點條件上——1、保留大清,2、善待旗人。

恭親王的目的明顯要功利得多,他很可能已經瞄準了皇位。所以第一個要求對他來說是關鍵。而沐虎的目的應該單純一些。沐虎是不可能覬覦皇位的。無論誰做皇帝,對他來說實際區別都不大。因此,他應該更重視第二個條件。甚至第二個條件,很可能就是他搞政變的目的。他想用和平獻出北京,來換取旗人將來的保障。

沈榮軒心中盤算著,保留下滿清政權,這肯定不可能。但是善待旗人,這個很容易做到。而且這次北伐戰爭的對象,也只是滿清政權,而不是全體滿人。要消滅的只是政權,而不是民族。因此,他認為沐虎可以很好的拉攏一下。一方面讓他努力準備政變,另一方面讓他丟掉不該有的幻想,不要對恭親王產生較大的依賴性。

他跟那順談了一番,讓那順告訴沐虎:既然沐虎將軍如此信任大明,那麽大明這邊也得坦誠相待,把能答應什麽不能答應什麽都如實相告。沈榮軒告訴那順,保留滿清政權,這個肯定不可能。要是大明喊了那麽兩百多年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又打了這麽一場戰爭,最後居然讓滿清政權保留下來了,那首先就無法向全大明的百姓交待,也無法向全世界的炎黃子孫交代。其次,大明兩百多年的對北方故土的要求、以及這一場北伐戰爭,合法性立馬就會大打折扣。這就將不再是一場收復家園的戰爭,而是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戰爭了。而這種結果是不能接受的。

沈榮軒說完,那順連連點頭,表示記下了,他回去後會一字一句地轉述給沐將軍聽的。

然後,沈榮軒又笑道:

“至於沐將軍擔心的戰後旗人的地位問題,這個是他多慮了。請轉告沐將軍,這是兩個政權、兩種制度之間的戰爭,而不是兩個民族之間的戰爭。我們一直在盡量淡化這場戰爭的民族性質。實際上,‘民族和解’也是我們在戰後的一項政策。現在畢竟是二十世紀,我們也是文明國家,不會做任何有悖於文明進步的事情。如果沐將軍還有什麽顧慮的話,那可以看一看我們是如何對待八旗軍戰俘的,不就很清楚了麽。我們連從戰場上抓到的俘虜都能一視同仁,何況對戰後的老百姓呢。”

那順聽得連連點頭,也顯得很放心了。得到了大明首輔大臣的親口承諾,而且道理說的又是那麽順,他也顯得很高興,表示會轉告給沐將軍的。

然後,沈榮軒讓人把那順按原路送出去,始終不讓他知道這裏是皇宮。他吩咐下邊的東廠人員,好好款待那順的食宿,如果沒有什麽問題的話,明天就送他回北邊去。

……

屏風後邊,朱祐榕聽到這裏也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終於放下心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自己心目中的故都北京,那座聚集了無數文化藝術古跡的千年古都,將免遭炮火浩劫,安然無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