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首場兩棲戰役(第2/2頁)

簡直可以說,今後北伐戰爭的軍功章上,有陸軍的一半,也有海軍的一半了。

……

首先,在“黎明前的黑暗”時段,也就是4:30,明軍的混合艦隊按照預定計劃,開到連島東北10000米遠的海面,進行黎明前的炮擊。

黎明前的炮擊,對明軍艦隊比較有利。因為黑暗,幾乎沒有多少能見度,岸炮、艦炮雙方也都幾乎沒有憑借目測擊中對方的可能性。但是,海上艦隊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岸上難以觀測到。而岸上炮台的位置卻是長期固定的,在戰前早就被明軍的驅逐艦和飛機觀測、計算過無數次了,已經掌握了其大致坐標。現在,可以憑借著長期觀測得出的坐標數據,在黑暗中“盲狙”。雖然效果還是遠不比白天,但起碼很占便宜,穩賺不賠。

六艘驅逐艦離開主艦隊,組成一支分隊,靠近連島海岸進行最後的坐標測算,順便清除可能在近海遊蕩的清軍魚雷艇。

同時,整支艦隊也要開始炮擊前的“梯次配置”:

驅逐艦分隊,24艘。布置在海岸2000米以內,任務是對連島山進行照射,目測山上的火炮及工事精確位置,隨時向整個艦隊報告,並警戒港內的清軍魚雷艇,隨時獵殺之。另外,進行直瞄射擊,爭取實際轟掉能看到的岸炮炮台、和機槍堡壘。可以說,驅逐艦分隊的任務是最繁重、也是最危險的。

輕巡洋艦分隊,8艘。布置在3500-4500米左右,進行中距離炮擊,任務是根據驅逐艦報回的坐標,較精確的轟擊山上的炮台。同時,若視線允許,也要向驅逐艦一樣,進行直瞄射擊。如果清軍魚雷艇突破了驅逐艦的防線,那麽要靈活躲避,同時運用速射炮將其獵殺,不能讓其去威脅遠處的重巡洋艦和戰列艦。

重巡洋艦分隊,6艘。布置在6000-7000米左右,進行中遠距離炮擊,任務也是根據驅逐艦報回的坐標,轟擊山上的炮台。在這個距離上,完全就是根據坐標數據,進行間接瞄準射擊了。

戰列艦分隊,2艘。布置在8000-10000米左右,進行遠距離炮擊。對於戰列艦的炮擊,就不要求其直接命中山上目標了。主要是運用戰列艦的巨炮對山上進行威力巨大的覆蓋,摧垮清軍守軍德意志。

航空母艦分隊,2艘。布置在20000米左右。艦載機共160架,全部為戰鬥機,任務就是在海州上空形成一個“制空權圈”,讓從120公裏外泗洪機場起飛的陸基俯沖轟炸機毫無顧忌地對地攻擊。同時,這些戰鬥機還要俯沖貼近海面,掃射可能出現的清軍魚雷艇。

不過,航母編隊要在天亮之後才能開始發揮作用。

這只是在黎明前的炮擊安排。天亮之後,還要進行一輪正式炮擊。到那個時候,能見度就會大幅提高,無論是明軍的炮彈、還是清軍的炮彈,都會準確得多。天亮之後,雙方的實際損傷就會成倍上升。

這時候,較脆弱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要後撤,而重巡洋艦和戰列艦則要勇敢地靠上前去,憑借自身的厚重裝甲迎接清軍炮彈,並且用巨炮對島上的清軍炮台進行毀滅性打擊。然後,運兵船開始靠岸,輸送海軍陸戰隊搶占連島。

拿下連島之後,明軍才算在海州外海有了一塊跳板、一座橋頭堡,才可能把艦隊開進海峽之間,進一步炮擊雲台山。攻下了雲台山,港口才算拿到手裏,才能大量輸送軍隊上岸。

……

30日淩晨4:30,明清戰爭中第一次兩棲戰役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