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進軍水網地帶!

10月5日,D+1日,明軍攻克揚州帶給清軍的震撼,再加上兩級狠招的推出,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首先表現為,不管當面清軍再怎麽敗退,都不敢挾持平民了。即使有少部分清軍部隊退入鎮子、村子內進行抵抗,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把當地居民驅趕出去,清空戰場。甚至有些戀家的村民不願意離開,清軍便用放火燒房子來威脅。其次,清軍成建制的投降多得多了。雖然目前主要是一些小建制,以營、連、排為主。

在這種情況下,明軍便沒有顧忌,可以放開手腳打了,作戰優勢全發揮出來了。右路拿下揚州之後,取得了京杭運河上連接揚州和江都的橋。按照預定作戰計劃,人民衛隊機械化第六師,帶領著由七個輕裝摩步師組成的輕裝第八集團軍,跨過京杭運河來到東岸,進入蘇南的水網地帶。

第八輕裝集團軍的目標是寶應和東台。這是清軍最靠東的兩大團級機場。也是東部的兩個最大的機場。

團級機場,一般就可以稱作“戰略級”的機場了。因為普通的軍用機場都是常駐一個大隊而已。而團級機場則常駐一個航空團。

空軍的編制,拿戰鬥機部隊來說,最小的編制是“編隊”,分為二機編隊(一架長機一架僚機)和四機編隊(兩個二機編隊)。往上是“中隊”,一般由三到四個編隊組成,12-16架飛機。再往上是“大隊”,由三到四個中隊組成,一般有三四十架飛機。一般一個大隊就有一個獨立的機場了。

再往上,就是航空團了。航空團由三到四個大隊組成,飛機總數在一百架以上。航空團就是最大的戰術單位了。再往上,就是航空師、航空軍、以及最大的空軍單位:航空隊了。航空隊大致相當於陸軍的“軍區”。不過以現在30年代的各國空軍實力,都還沒到那麽大的單位。這麽大的空軍單位,是後來40年代在二戰中才能達到的。

這樣的團級機場,整個北清共有13個。其中最靠近南明的“一線機場”有6個:東台機場、寶應機場、泗洪機場、鳳陽機場、合肥機場、六安機場。這6個機場也是年初明清戰爭和D日淩晨被兩次轟炸過的。

離邊界比較遠的“二線機場”有5個:徐州機場、許昌機場、鄭州機場、漢中機場、鹹陽機場。

更遠的“三線機場”有兩個:唐山機場、東營機場。這兩個機場主要是拱衛京津防禦圈的,雖然距離明清邊界非常遠,但是靠海岸線卻很近,而且明軍有航母。所以也和上面的機場一樣,沒能逃過明軍的D日淩晨轟炸。

現在明軍右路集團軍群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奪取第一線的六個團級機場。有了這六個大機場,明軍的制空權,就可以延伸至北清腹地了。

……

蘇南的水網地帶並沒像清軍希望的那樣,拖住明軍摩托化部隊的腳步。明軍長期在江南水網地區的高負荷訓練、高昂的士氣、以及一直打到北京的決心,發揮了巨大作用。這裏雖然也是蘇南水網地帶,但畢竟已經在江北了,沒有江南的那樣密集。而且這些“水網”多半都是幾尺寬的小河溝,舟橋工兵很容易就能讓它變得可以通過。

五米以上的寬河,河上每隔一段就會有石橋。而半數以上的石橋——只要是石頭的而不是木頭的——都能夠支撐得住6.5噸的閃電-1輕型坦克,和7噸的疾風36裝甲車。那些更輕的卡車更是不在話下。

“內戰就是打民心”,這句話現在在第八輕裝集團軍的行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明軍的出現,讓沿途的百姓欣喜若狂,爭相為他們帶路。每到一條河跟前,當地就會有很多村民圍在那裏,七嘴八舌地告訴明軍:這條河到哪裏就會變窄,能直接開過去、往哪邊走就會有橋、哪邊的橋是石橋,哪邊的橋是木橋、哪裏的橋被清軍撤退時候炸了,哪裏的還沒炸……

除了當地老百姓,明軍的飛機不斷地在空中巡邏,為地面部隊充當“千裏眼”,更是把前方的通行情況不斷地反饋過來。

……

在廣闊的右路戰區上,在山東以南,戰場被高郵湖和洪澤湖分為兩半。兩湖以東是江蘇,兩湖以西是安徽。

清軍的大部分力量主要集中在兩湖以西,也就是安徽、津浦鐵路沿線一帶。兩湖以西、江蘇的中部和南部,由於水網密集,再加上是一片平原、沒有什麽戰略要地、沒有鐵路、沿海也沒有什麽能用作港口的地方,所以清軍駐軍並不多。所以明軍一旦能夠克服水網帶來的困擾,挺進速度反而一點也不慢。

就是在這樣的水網地帶中,第八輕裝集團軍在10月5日的行軍平均時速竟然也達到了10公裏。而作為尖刀部隊的人民衛隊第六師,則整師占有淮泰公路的使用權。借著這條淮安到泰興的公路,完全避開了水網阻礙的困擾,以30公裏的時速行進,中午就打到了高郵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