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大江東去(第2/3頁)

時至今日,在文種的帶領下,終於占領了吳國在江東最後的一座城邑朱方,原本停駐在此的吳國水師正在江面上節節敗退,往入海口退去……

大江上,一支龐大的舟師正在追擊他們,然而那並非是越船,而是楚國的船,白公勝的船……

文種關注的,便是這位霸道縣公接下來的動向。

……

白公勝此刻正站立在一艘龐大的樓船之上,微眯著雙眼看著自己的精兵悍卒將吳國的舟師船舶一一擊潰、嚇退。

他的座駕名為“神凰”,高達三層,配上寬闊堅固的船身,飄浮在江面之上便如同一個龐大的水上堡壘,威風凜凜。船樓的各層各有用處,或是藏兵之地,或是箭矢之庫,或是劃槳之所,所分甚細。而這艘龐然大物的作戰方式便是箭樓,上面滿是持弓弩的兵卒。弩這東西本就是楚人的發明,強弓勁弩配合著船樓高大的身軀,讓楚國水師能居高淩下,對著吳國的小船發射箭矢,殺得他們毫無還手之力。

除了樓船如林般聳立的墻櫓帆幔外,白公勝麾下還有一座接著一座的各式戰船,大翼、小翼、艨艟等,這是靠了子西的信任,白公勝在接手楚國舟師,又經營皖地九年後才組成的強大水上力量。

與之相比,吳國則國力匱乏,至今還在用他們在瑯琊擊敗趙國舟師的那些舊船,已經數年沒有新船下水了,加上士氣低落,豈有不敗之理?所以白公勝才能在過去的幾年裏屢戰屢勝,不斷沿著長江向吳國腹地推進,如今終於橫斷大江,把吳國的首和身子斬為兩截。

眼看吳人的最後一點殘兵敗將乘著風向和水流往入海口逃去,王孫勝也不讓人深追,舟師開始打掃戰場,他的樓船則緩緩朝朱方港口靠去……

數年未見,白公勝已經有卿士之威,當他踩著虎賁的脊背下船時,岸上早有越國的大夫來迎接,滿臉堆笑地行禮道:

“外臣文種,見過白公!代寡君問候楚王、令尹無恙!”

“汝便是馳名楚越的種大夫?”白公勝一點都沒有驕傲的姿態,對這位越國大夫還之以禮,並送了他一船繳獲的吳國甲胄作為禮物。

他曾在吳國寄居多年,對吳越的恩怨了如指掌。文種和範蠡,堪稱是勾踐的左膀右臂,範蠡主外,文種主內,他們獻上的伐吳九術,是越國能戰勝吳國的重要原因……

沒有他們,勾踐的復國夢想只是妄談,在白公勝想來,粗鄙落後的吳越野人,要沒有楚國的人才來提攜幫助,哪能建立起強大的邦國呢?

如今,白公勝見文種談吐不凡,雖然入越多年,身上依然穿著楚國的衣冠,心中頓生愛意。但如今文種在越國的地位相當於令尹,白公一個封疆縣公與他地位相當,又哪可能說得動他投效呢?

“沈諸梁,汝號稱楚國第一縣公,卻白瞎了一雙眼,耽誤了不少人才啊……”白公當下便腹誹起自己在國內的政敵葉公沈諸梁來,當初文種範蠡甚至是趙國的太府令計然都曾經投靠過葉公,那豎子卻只養不用,導致三人後來全都跑了。

葉公對所用之人的選擇,是楚國最為嚴重的弊病,那就是只重貴族而不重士人,親親尊尊,非王室子孫便不能受重用。白公勝經常對這種陳舊制度扼腕嘆息,發誓一定要自下而上地改變楚國,讓“楚才晉用”“楚才吳用”的現象絕跡!

這次與越國聯合伐吳,若能滅亡夫差,便是立下不世之功,到時候,看誰還能阻止他入郢執掌朝堂,推行變法!

對於白公勝,文種也不敢大意,他率軍北伐時,範蠡曾經告誡他要小心此人。

白公勝乃楚平王之孫,從小顛沛流離,被伍子胥帶著在吳國長大,後來卻為了個人的野心,投靠了趙國。十多年前怨趙侯待他不公,又再度叛趙,回到楚國後,靠著自己的王孫出身,獲得一個“巢大夫”的小爵位,有了自己的班底和領土。

這個人很不簡單,靠著手裏的區區三千人,居然橫掃群舒,在當地重新建立了楚國的統治。他被封為白公後,更是顯露出了非同一般的雄心,他的領地不同於楚國其他縣公轄區層層封建,反倒效仿趙法,大膽起用士人和平民為將吏,頒布律令,一掃積弊,還創建了一支只忠於他的“楚武卒”。

這支軍隊嚴明軍紀,改變了楚軍數量龐大卻羸弱不堪的風氣,在淮南屢敗吳國大將胥門巢。配合舟師水陸夾攻之下,占領了不少吳國城池,如鳩茲(蕪湖)、爰陵(宣城)等地,與越人以桐汭為界。

這個人在江淮的橫空出世,打破了範蠡最初設想與楚國以大江為界的計劃,那一帶又有許多越人部落,希望投效勾踐,看來未來兩國的邊界糾紛是免不了了。

不過範蠡也提醒文種,要與其搞好關系,白公勝,短時間內決不會是越國的敵人,而是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