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

“淄川國,北至少海,南至馬陘關,西至濟水,東至具水,以臨淄為都(大致相當於西漢淄川國、齊郡、千乘郡),高無邳為卿,公子瑁為淄川伯。”

“膠西國,北至少海,南至杞國、穆陵關,西至具水,東至膠萊河,以邶殿為都(大致相當於西漢北海郡),國書為卿,公子章為膠西伯。”

“最後是膠東國,東、北皆為大海,西界膠萊河,南至即墨,萊城為都,(大致相當於西漢的東萊郡和膠東郡的一半),韓虎為膠東伯……”

趙無恤放下了筆,指著地圖上被分割成三塊的山東對張孟談說道:“自此以後,齊國之名將不存於世,取而代之的是三個新的伯國。淄川、膠西雖然是齊國公子為國君,但實際上將由國、高掌握實權,加上韓氏的膠東國,可謂是‘三家分齊’了。孟談你這計策,真是高明到了極點。”

張孟談早已不是當年的白面書生,而是一位美髯公了,他的胡須保養得極好,說話時微微抖動,被趙無恤一誇,他頓時謙遜地說道:“此非臣下之功,實乃君上之威,若非九命侯伯,豈能隨意分割他國疆域。”

現如今,齊國已經割兩郡兩縣予趙、燕,領土僅剩五分之三,再一分為三,昔日的海岱大國,就這麽變成了蕞爾小邦,每國至多有數十萬人,一軍兵力。而且淄川、膠西兩國內部必然有國君與卿的矛盾,加上韓氏乃外來者,當地的齊人和萊夷必然不服,膠東與姜姓二國也難以聯合。之後十年乃至於二十年,光是整頓內政,就足夠三齊忙活,對趙國再也構不成威脅。

趙無恤偏過頭,故意考校子夏道:“子夏,孟談此策乃一石三鳥,分割齊地力量乃一鳥,還有兩個好處是什麽,汝可能說得上來?”

子夏對張孟談的妙計也是佩服不已,略一思索後道:“其二,專程讓燕侯旁觀,以齊國的三分來震懾燕國。”

“其三,則是讓韓氏離開河外、伊洛,只能帶著族人和親衛去膠東建國,而君上便可收其領地,得其人民。”

“不錯。”趙無恤道:“寡人正打算在河外、伊洛設置一個新的郡,三川郡!治所為虢城,以此作為趙國的西南屏障,對西監視秦國,向南逼近楚國,隔絕兩國聯絡,你在寡人身邊數年,也是時候外放為吏了,可願意去做個縣令?”

子夏知道這是趙氏官吏晉身的必經之路,正所謂“宰輔發於州部”,自然應允,表示會盡心竭力,不會給趙侯丟人。

張孟談也笑著勉勵了子夏,他對這個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很是看好,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在即將告辭的時候,趙無恤卻還有一件事要與他商量。

“孟談,如今齊國已三分,如此一來,衛國的存在,是不是有些多余了!?”

……

黃池之會的第二天,繼齊國被一分為三,天下多了三個新的伯國。諸侯們真可謂瞠目結舌,然而這還不算完,當盟會進入第三天時,擺在諸侯面前的,是更加令人眼花繚亂的疆域劃定。

趙侯首先宣布,莒國、邳國對天兵負隅頑抗,國除!其土地也將被趙國吞並。

鑒於這兩國已經被趙軍占領兩年有余,國君死後也再也沒有繼承者,所以這一條毫無阻礙地通過了。

吳國太宰伯嚭也不失時機地湊上來,表示吳國願意正式放棄淮北,將徐、鐘吾兩地、鐘離邑、善道邑等地割讓給趙國,趙吳以淮水為界,希望以後能化幹戈為玉帛。

雖然淮北早就被趙國控制,但伯嚭這馬屁沒有拍錯,趙無恤表示只要吳國不再入侵中夏,趙國也不會貿然討伐,至於吳越之爭,趙國也不會幹預。

如此一來,東南海濱大片土地就被趙國納入囊中,對於趙侯大肆兼並的行徑,諸侯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卻無可奈何。當年晉文公在成為霸主後,不也是將魯、衛、曹之間的土地肆意分割麽?更別說現在趙國軍威之盛,勝過齊桓晉文數倍。

然而更加重磅的消息在後面,盟會的中途,衛侯突然戰戰兢兢地走了上來,表示自己才德淺薄,無法治理人民,今願獻上衛國全部二十城土地,請趙侯不要嫌棄辛勞,代為治理……

這個消息無異於在安靜的池塘裏投下了一顆大石頭,驚起了千層波浪。

衛國可不是莒、邳等蠻夷小邦,而是六百年前天子親自冊命的東方伯長!雖然現在國家衰敗,但在歷次盟會上,從始至終都占據著政治大國的地位。

現如今,衛國也瀕臨滅亡了?

劉公和鄭伯張了張嘴,有意阻止,但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因為衛國早在五年前就已經是趙國的傀儡了,趙伊任衛國執政,幾乎獨擅衛權。衛國一直作為趙國與齊國的緩沖而存在,既然齊國已經三分,那衛國這個緩沖的傀儡,也就可有可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