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和氏璧

和氏璧,是一個在當世流傳甚廣的傳說:兩百多年前,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中獲得了一塊不起眼的璧,將它奉獻給了當世的楚君蚡冒,聲稱是美玉。蚡冒讓攻玉之人鑒別它,攻玉之人卻說:“這是石頭。”蚡冒認為卞和在說謊,便一怒之下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蚡冒死去,雄才大略的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瘸一拐地把璧獻給他。武王同樣讓讓攻玉之人鑒別,依然認為這是普通的石頭,於是卞和再度被砍去了右足。

又過了許多年,楚武王死於征途,楚文王即位,沒了雙腿的老人卞和抱著他的“玉璧”在丹陽哭泣,三天三夜還不停歇,眼淚流幹,從眼眶中滴落的是血。宅心仁厚的楚文王聽說此事後,派人問他:“楚國受到刖刑之人何其多也,汝為何如此悲傷?”卞和則說:“小人不是因為受刖刑才傷心,是因為如此罕見的寶玉卻被世人看作石頭,小人的一片忠貞被當成謊言,寒素清白被冤枉成濁泥,何其哀也?”

楚文王十分憐惜卞和,於是派攻玉之人剖開這塊璧,才發現在粗糙的外表下,果然是一塊璀璨奪目的寶玉,於便命名為“和氏璧”,從此藏於深宮,作為楚國之寶。

當是時,若要論天下美玉,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晉有垂棘,楚有和璞。這些都是舉世罕有的重寶,和璞也就是和氏璧,所謂的“結綠”,則是宋國樂氏世代流傳的“不貪之玉”,當年樂祁認為比起兒子來說,女兒和女婿更能托付大事,便將結綠傳給樂靈子保管;而垂棘,就是當年晉獻公聽荀息建議假虞伐虢時,用來賄賂虞公的寶物,本來一直藏於晉國宮廷,晉殤公和太子死於銅鞮宮變後,晉國名存實亡,這在府庫裏蒙塵已久的美玉也落到了趙無恤手中。

故而趙無恤的“趙侯之印”,樂靈子的“趙侯夫人之印”,便是用垂棘璧和結綠璧制作而成的,這足以讓其余諸侯艷羨無比,可在趙無恤心裏,它們的分量加起來,仍不如和氏璧重……

和氏璧之所以聞名天下,兩千多年後還讓人津津樂道,不僅因為它的瑰麗華美,更因為那些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價值連城,完璧歸趙,傳國玉璽……

凝結了這些故事的和氏璧,才算一塊完璧,才算“無價之寶”。

在趙無恤心裏,還是頗想將此玉弄到手把玩把玩的,所以他才有此一問。

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王孫圉看來,趙無恤言語之中,對他們楚國的國寶和氏璧頗有覬覦之心啊……

王孫圉頓時心中一緊,寶物是小,國家榮辱是大,趙氏已有輕楚之心,值此之時,絕不能讓他認為楚國低趙一頭,可以像秦、鄭那樣肆意訛詐!

於是王孫圉一笑,說道:“和氏璧當然還在楚宮之中,但對於楚國而言,卻從來沒把它視為寶物過。”

“噢?王孫請說說看。”趙無恤頓時來了興趣,他正襟危坐,開始覺得這個楚國貴族並不簡單。

王孫圉一拱手,開始侃侃而談:“楚國視為寶物的,是一位叫觀射父的大夫,觀射父不但精通蔔辭,善於取悅於天地鬼神,順著他們的好惡,讓神靈們對楚國沒有怨氣。而且擅長辭令,出使諸侯國時舉止得當,不會讓敝國成為笑柄,此乃文寶。”

“楚國還有葉公沈諸梁,他繼承了其父沈尹戎的忠貞,吸取了前代人讓國家衰敗的教訓。在葉地養兵息民,修建東西二陂,治水開田,頗具治績,使得方城內外一片富足。民富而知禮,知禮而能報國,如今葉公每月都會召集宛葉民眾,演練荊屍之陣,有他守衛方城,楚國北境可以無憂,此乃武寶。”

“此外,楚國還有一片雲夢大澤,它連接著大江,方圓數百裏,這裏盛產金、木、竹、箭,寶龜、珍珠、犀角、象牙、皮革、羽毛,這些特產可以用來供給兵賦,強國富民;也能作為禮物,讓外臣攜帶進獻給北方大國,此乃地寶……凡此種種,才能算作是楚國的瑰寶。至於那和氏璧,不過是先王的玩物罷了,算得上什麽寶物?趙侯若是想要和氏璧,楚國大可送來,因為楚雖身處蠻夷,但楚國的新君,是不會沉迷於這種叮當作響、徒有其表的美玉的!”

一席話不卑不亢,讓人不由正色敬佩。

“哈哈哈。”趙無恤大笑起來,拱手還禮道:“王孫真是伶牙俐齒啊,慚愧,方才是寡人失禮了。”

見趙無恤輕楚之心已去,王孫圉心裏也有淡淡的自得,楚昭王雖死,但他們楚國,依然是天下前三甲的大國,不容輕辱。

不料趙侯話音一轉,說道:“孤也曾聽說過,國寶只有三種,賢明之人能夠輔佐君王治國安邦,國家就把他們當作寶物;山林湖澤足以提供財貨用品,百姓所需,國家就把它們當作寶物;金龜珠玉等物,可以用來取悅神明,使得邦國沒有水旱災害,國家便將它們當做寶物……如此說來,楚國有寶,趙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