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吾家之千裏駒!(第2/2頁)

趙葭對趙無恤道:“這些戎人,便是此番跟我回來的義渠人了……”

……

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戎人雖與華夏有較近的關系,但早已經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同的分化離析。義渠乃戎人的一支,從殷周時代就已經存在,趙無恤傳喚隨行的史官左丘明詢問,左史很準確地告知他:“武乙三十年,周師伐義渠,乃獲其君以歸……”

義渠自古便與周人為鄰,被擊敗後長期歸附西周,繳納虎豹等貢品。周衰,犬戎趁虛而入,義渠也隨之南進。他們在涇北的“大原”地區,也就是後世甘陜交界的固原、平涼一帶紮根,算是西北戎國裏最為興盛的。不過因為秦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裏”,壓制了群戎的空間,所以義渠只能向北向西發展,與中原素無往來。

趙氏也是在建立上郡後,通過白翟才知道上郡往西兩百裏便是義渠的勢力範圍。管理整個北方商貿的平準官猗頓試探性地派了一支商隊過去探訪,義渠那邊也曾有人來上郡賣羊皮,可因為其間山嶺縱橫,來往困難,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交流了。

不過隨著趙無恤占領涇陽,趙氏與義渠便直接發生聯系了。

他對這個新鄰居有點興趣,因為這關系到馮翊的邊防和穩定,就讓趙葭繼續說說在義渠的所見所聞……

“豳地雖是周人肇興的地方,可在驪山之難後,此處又被戎人占了,幾經輾轉落入義渠手中,秦國一直想收復,只是都未成功。就我所見,義渠吸納周人遺民,既事農耕,也事畜牧狩獵,一些人通秦地語言,其君長稱君,也自稱為王……”

“蕞爾戎邦,也敢稱王?”席間有人十分不屑,把義渠當成蠻氏那樣的小不點。

趙葭還未回答,倒是陪坐的劉德小心翼翼地反駁道:“義渠可不小,秦國西北群戎,有義渠、烏氏、胊衍等,其中以義渠最大,其國土廣袤,有方圓數百裏,而且兵卒驍勇善戰,遇到戎地沒收成,還會入侵劫掠,偶爾還有小股戎人跑到涇陽附近……”

趙葭點頭道:“不錯,義渠曾敗於秦穆公,之後百余年養精蓄銳,築城廓以自守,其國雖然僻處深山之中,但土地肥沃,水草豐茂。吾等被其所救後,隨他們回到義渠君在涇水邊遊獵的行帳,雖然簡陋,但兵卒卻不少。”

無恤問道:“義渠君有多少兵卒?”

“不知詳略數目,但一次出動兩三萬人並不難,只是義渠內也是部族林立,其君長從各部裏推選,經常會相互為敵,故而過去數百年裏對秦國威脅不大……”

之後趙葭還說了些在義渠所見的風俗,什麽“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謂登遐”,這種中原人不齒的火葬習俗在戎系各族處卻是司空見慣。而且義渠人“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作戰私鬥都十分驍勇。

據趙葭所言,他們在涇水上遊見到義渠君後,義渠君起初並不在意,得知他們是與秦國為敵的趙軍後,才不敢怠慢。義渠再閉塞,也知道近年來東方興起了一個很強的“趙國”,連上地白翟也臣服於趙。於是義渠人對趙葭等人好吃好住地招待,還送他們女人……

內部商量一番後,義渠決定派人送他們回來,不過義渠的使者也跟來了,看那樣子是想與趙氏建立聯系。

趙無恤對義渠國的土地是一點興趣沒有……別說現在的趙氏,就算是全盛時期的秦國,寧可去與東方諸侯為敵,寧可跨越“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去開拓巴蜀,也不願意往北挪動幾步,直到秦昭襄王時,才滅義渠建立了北地郡。

究其原因,是因為先秦時代的義渠戎狄太窮了,而且窮山惡水出刁民,從秦漢到宋朝,這一帶一直未能開發起來,宋遼時期的環慶地區,仍是群蕃的天下,連西夏黨項都嫌棄他們的粗鄙野蠻。

所以趙無恤吃飽了撐著才會去打這塊沒肉骨頭的主意……

“不過彼輩畢竟救了吾家的千裏駒,往後為鄰,也少不了要打些交道,那就見上一見吧。”

帶著這種心思,次日,趙無恤傳喚了義渠使者。

義渠使者為此次覲見是費了一番心思的,他不知從哪找了一身深衣袍服,披散的頭發也紮成椎髻,而且入內還知道下拜,可見其粗通禮儀。

只是那一口蹩腳秦地方言讓人忍不住想笑。

“義渠君讓小人來見趙君,問侯趙君無恙。”

開場白一板一眼,可再開口時,這位戎使卻提出了一個讓室內眾人目瞪口呆的建議。

“義渠君還想讓小人問問,趙君可願與義渠共滅秦國,共分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