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2/2頁)

“再不濟,也可以殘其小指再釋放,雖然殘忍,但比起一口氣屠殺五千人好多了,吾等也不會面臨如此被動的局面……”不過闞止說的沒錯,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是因為臨陣的是盜跖,而非趙無恤自己。

趙無恤也沒想到,自周人破大邑商後屠殺殷人數萬後,華夏大地上最新的一起大屠殺,竟是自己的軍隊動的手。相信過不了多久,此事便會傳出去,天下輿論對趙氏將十分不利,除了鄭人將對趙氏恨之入骨外,諸侯的士們也會把趙氏當做一個只重首功的殘暴政權,看來自己在史書裏再被狠狠記上一筆是免不了的了……

全部歸咎於盜跖也不對,因為盜跖是將,而不是君,作為將,他只需要考慮如何戰勝敵人,實現主君的要求,殺俘虜,追擊鄭軍,快點解救韓氏,的確是當時效率最高的辦法。

可趙無恤後世人的道德觀念,是無法接受這種冷酷無情的處理的。

他頗有些苦惱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

闞止又湊過來,小聲說道:“雖說柳下將軍本身考慮此事並無可以過責之處,當此之時,除了歸罪於柳下,保全上卿的名聲,別無他法。”

“然而那五千人就能活過來了?”

闞止一愣,他沒想到比起自己的名聲,趙無恤更關系的是那五千人的性命。

正所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五千人,就算放到後世也不是個小數目,與之牽連的家人多達數萬,盜跖是殺的幹脆利落,看似爽利,實則後患無窮,這不是聖母與否的問題,而是為將者與為君者的不同。

趙無恤擺了擺手,讓闞止下去,並將孫武請過來。

“先生的建議讓我設計了南線西線迂回,殲敵於河東的戰略,如今南線雖然進展順利,但盜跖卻為我惹下了大禍,先生覺得如何處置最為妥當。”

孫武在吳國多年,南方的道德與觀念遠比中原要野蠻激進,沒有禮樂和仁義在其中作祟,尤其是吳國進攻楚國時,因為事急從權而殺俘虜的事情,孫武也經歷過不止一次了,雖然大多數是吳王闔閭、伍子胥、夫概等人下的命令,但他旁觀了,默許了,同樣是從犯。

可是見的多了,卻不代表會對這種事情習以為常,當做是對的。

他輕捋胡須,說道:“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之謂正……”

孫武也認為,要完全歸罪於盜跖麽?趙無恤想。

然而孫子話音一轉,又道:“然而,正不獲意則權,權出於戰,不出於中人。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上卿想必為洛水之事而開始產生了一些懷疑,若要老朽來說,如果上卿殺人的目的,真的是安人,攻國的目的,真的是為了進一步愛他國之民,制造戰爭的目的,真的是為了一天下後的止戰,那麽,一意孤行到底便是了!至於柳下的所作所為,雖然老朽不會認可,但就為將這一點來看,他做了一切該做的。於冤死的人,此人是屠夫,有過,於上卿而言,他卻是良將,有功。”

趙無恤茅塞頓開,等孫武走後,他讓筆吏進來起草命令。

“日前問子石於洛水殺俘五千,余亦為之心驚,念汝之忠勇,亦嘆汝行事之劇烈不假思量。殺俘有違天和,眾人皆雲柳下不可再為將,然而臨陣換將,兵之大忌也。戰時從權,著汝仍為南線軍將,揮師救韓卿河外之圍,切勿再生事端。”

將這份似斥似褒,仍然讓盜跖繼續率軍的命令送去南線後,趙無恤又給鄧析寫信,表述自己對此事的震驚和悲痛,他激情洋溢地痛斥殺俘乃喪盡天良之舉,並認為等大戰之後,應該在趙氏的軍法上加一條“諸夏之戰,無故殺俘者不計功”!

可至於對盜跖的處置,他只是承諾,會在戰後給眾人一個交待。

在將此事壓下來後,趙無恤心裏想的卻是,南線那邊還有部分只忠於自己的武卒,W縣已經又有五千人去支援盜跖,有他們牽制,盜跖已經沒辦法再像這次一樣一意孤行了。

“等大戰結束後,就算不殺他平天下之怨憤,也得徹底雪藏起來。子石,此戰是你的最後一戰了,盡力而為罷……”趙無恤為之一嘆,有些可惜。當他在軍中上首功時起,或許就開始料到會有這麽一天了,只希望這是天下無戰事前,最後的殘暴吧。

大幕已經徐徐拉開,隨著盜跖在南線打開局面,河東這邊也準備妥當,趙氏三分之二的力量,來自各郡的十萬大軍已經在河東前線集結完畢,這張網正在緩緩收緊。

現在,趙無恤就等河西那邊的消息了,他相信,自己的飛將軍虞喜絕不會讓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