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得國之正

取代晉國!?

雖然趙氏家臣們偶爾也悄悄冒出過這個念頭,但卻是頭一遭有人當眾說出來。

石乞,這是在向趙無恤勸進啊!

闞止眼珠一轉,暗罵竟被這楚地來的蠻夷鳩舌之人搶了先,連忙也下拜道:“實際上,晉國社稷早在曲沃代翼就絕了,這之後無論是晉獻公還是晉文公、悼公,都不過是曲沃小宗之後,主君順應天道時勢取代晉國,不過是順著前人的車轍前進而已。更何況,主君與君子操同為正卿,豈有父子同等的道理?主君升任國君,也符合人道!”

樂符離嘴巴微張,他是最後加入趙氏勢力的,這會頗顯尷尬,若是跟著石乞、闞止等人一起勸進,心裏覺得有些不妥,若是不跟進,又怕與趙無恤的本意背道而馳,會被孤立起來。

就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旁邊卻有人站出來了。

子夏踏出一步道:“主君之所以能威震四方,號令晉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挾晉侯以令卿大夫,身為一國執政,占了大義名分。今晉國內部韓魏尚強,外邊齊秦鄭國兵端未平,若莽撞行取代晉國之事,只怕會立刻丟了大義,引發國內動蕩,又會遭到天下有識之士口誅筆伐,甚至讓盟邦背叛……”

石乞一撇嘴:“趙氏兵強馬壯,哪個大夫或者諸侯敢不服,站出來便是,吾等自會替主君將其碾為粉末。”

闞止也反駁道:“魯衛三邾均已屬趙,趙氏取代晉國,三國都會歡欣鼓舞,趙氏節制三國也會更加方便。”闞止的想法更加大膽,若能將三國,尤其是魯國都並入趙氏,變成趙氏的郡縣就好了。

子夏卻道:“不然,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縱然能得逞一時,可貿然取代晉國,趙氏得國不正,將埋下無窮後患。”

眾人爭論的時候,趙無恤一直沒有作答,他的目光在石乞、闞止、子夏三人間來回審視。

石乞,在這個楚國人身上,趙無恤更多看到的是野心。他渴望出人頭地,渴望建立功業,成為卿士,再衣錦還鄉。生不能五鼎食,死則五鼎烹,為了這份野心,他心狠手辣,行事不擇手段,所以才會第一個向趙無恤勸進,因為這樣做獲利最大,最容易得到重用,一飛沖天。

闞止,他曾經是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在歷史上本來是未來的齊卿,讓陳恒也一度為難的對手。隨著慢慢成熟,他已不滿足於在魯國做一個封疆大吏,而是渴望更大的舞台。所以他也跟進勸說趙無恤代晉,甚至還想將趙氏控制的諸侯合並,如此一來,中原幾乎連成一片,闞止也可以盡情揮灑自己的才幹。

總之這兩人的勸進,都懷有極大的私心……

趙無恤手底下像他們一樣希望隨著趙氏代晉的雞犬升天的人,不在少數,他這下算是明白為何許多權臣造反是迫不得已了:你能滿足現狀,但你的手下人卻想更進一步,他們的欲望和渴求會成為催促你行動的動力。

至於子夏……趙無恤沒有看到他的私心,有的只是殷切諫言。

他誠摯地對趙無恤下拜道:“我認為,主君當以仁義王道取代晉國,而非以詭詐強權取代晉國。”

子夏反對的不是代晉本身,而是這個時機問題,他不是趙無恤陣營裏的“荀彧”。私臣安敢謀於公事?這是春秋的普遍準則,趙氏的家臣絕一般不會對晉侯懷有忠心,因為那是不合規矩的,誰給食祿,就給誰打工,士們很明白事理。

所以趙無恤讓自己冷靜下來,板著臉對石乞、闞止說道:“汝等這是想將我放到火上烤啊,此事不可再提!”

子夏說的有道理,代晉是趙無恤孜孜以求的目標,但如何做,何時做,都很有講究。

何況他更擔心的,是若趙氏突然取代晉國,那魏氏投秦豈不是名正言順了,正在苦苦抵抗秦魏鄭三方進攻的韓氏豈不是要尷尬死了。

政治不僅需要強兵勁弩,還需要為政者出色的演技,雖然大家心底都清楚自己是什麽貨色,但有些事情是演給國人平民看的,順便也給朋友個台階下。

對於想要更進一步的權臣而言,在底層民眾面前,他要顯得仁德,信義、虔誠、正直,但同時必須做好心理準備,當需要改弦易轍的時候,要懂得怎樣作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因為為了維持統治,他必須常常得背信棄義、不講仁慈、悖乎人倫、違反天道!

所以,作為一個強卿,要在春秋末期生存,坐大,最終化家為國,就必須擁有靈活的頭腦,隨時根據時勢的轉變而轉變。

這一點歷史上的陳氏做的很好,沒有公然背離世人所推崇的仁義之道,收買了民心,又有足夠的耐心,代齊的過程水到渠成。所以他們成功取代了齊國,而且雖然手段卑劣,卻沒有被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