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2/3頁)

乘著齊國新敗不敢動彈,韓氏拖住鄭國,楚國也疲於應付吳國不敢北上支援盟友之際,晉侯午二十一年夏三月(公元前491年),在又囤積了一年糧食後,晉國對秦國的進攻開始了……

……

“美哉,河山之固!”

走到龍門岸邊,連見多識廣的趙無恤也不由發出這麽一聲感慨。

黃河,春秋之世只有到齊國境內才逐漸渾濁,稱之為“濁河”,在其余位置,只用“大河”或者一個“河”字作為專屬名詞,以凸顯她在華夏地理文化中的分量。在這時代中原人的認知裏,黃河的源頭在河套之西,它從巍峨雪山飄逸而下,以雄渾豪邁的氣勢,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上奔騰激蕩,而位於秦晉交界的龍門峽谷,就是其中最為雄起跌宕、多姿多彩的部分。

龍門,亦稱之為禹口,相傳是大禹治水時用巨斧劈鑿而成,趙無恤立馬放目望去,只見它的北面是群山夾道的黃河峽谷,南面是坦坦蕩蕩的平原,反差巨大。

河水起初被約束在兩岸懸崖斷璧之間,白色的浪花如同千萬匹奔馬般橫沖直撞,雷霆萬鈞,破山巒而徑出,瀉千裏而東流,水浪起伏,如山如沸。

趙氏專門掌管大河水運的官員古乘見趙無恤興致不錯,便說道:“龍門兩岸屹立,河出其中,上寬百步,下瀉千裏,相對如門,唯神龍可躍,故稱之為龍門。龍門每年十二月初為冰所封,次年三月驚蟄時冰消,每當這時,有黃鯉數千條自下遊遊集龍門,競相跳躍,一登龍門,雲雨隨之,天火燒其尾,化為神龍,登不上者,點額曝腮……”

時值三月,正好龍門的水下遊著許多鯉魚,但見到這一幕後,趙無恤卻嘿然了,哪有這麽邪乎,其實是黃河鯉的繁殖季節到了,爭相遊回它們上遊的出生地交配產卵呢,倒是撈魚子的好地方。的確,跳得上龍門,就能留下後代,跳不上去,就只能孑然一身了。

他與眾人將此事一說,本來還在擡頭尋找“神龍”的趙氏僚吏們紛紛大笑,古乘也紅了臉。作為漁夫出身的他已經被趙無恤派到龍門近一年了,自然清楚這一點,本來當做奇聞軼事說出來博上卿一樂,不成想,本應該五谷不識的趙無恤卻如此清楚……

“二三子知道,我由此想到了什麽麽?”

“不知。”

目視眾人,趙無恤加重了語氣:“那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天地萬物和我們人類並存,種類不同而已。種類沒有什麽貴賤之分,只是因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約,互相成為食物,從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鯉魚如此,百獸草木如此,人、宗族、邦國、族類亦如此!”

在場眾人皆為之震撼,在剝開“天養萬物以養民”的脈脈溫情後,傳統的禮樂征伐掩蓋的血腥與真相昭然若揭。

一口氣將原始的進化論思想提升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程度後,趙無恤馬鞭指著龍門對岸黑色的秦國旗幟煽動眾人道:“鯉魚需躍過龍門,才能傳遞血脈,吾等也一樣,趙氏贏得了晉國內戰的勝利,是晉國內部的適者,但這還不夠,外敵依然虎視眈眈,天下皆有亡趙之心,吾等還要坐九州的適者!首當其中的,就是秦國!”

“一條大河將秦晉隔開,兩國一衣帶水,相互競爭兩百年了,秦晉必有一霸,非此即彼,但前提是要宰割對方!更何況秦國占領了河西之地,必須奪回,這便是我協同魏、韓伐秦的原因!哪怕秦與趙有同姓之誼,來到這龍門,也只能袒臂相見,刀兵相向了!”

秦晉之間的競爭,是由地緣決定的,就好比長江上下遊的吳與楚,有我沒你,有你沒我。早年秦晉爭搶兩國之間的驪戎、狐戎、梁國、虞、虢等,都是赤裸裸的虎狼搶食,生怕慢了一步讓對方得逞。而晉國霸業興旺後,也一點不念什麽秦晉之好,堵死了秦國東擴之路一百五十年。

如今兩國依然要相殺,三家攻秦,是前年就商量好的事情,畢竟知氏殘部是三卿共同的死敵,秦國接納知氏,相當於與三家為敵。就算韓氏故意與鄭國交戰,也沒有打斷這一進程,魏氏足足準備了一年,趙氏也可以發太原之兵作戰,調兵遣將和制定攻擊路線的工作,從去年秋後就逐漸落實。

趙氏與秦國不交界,若從樓縣,或者去年剛建立的離石縣渡河,還得先借道白狄余部所居的“上地”,也就是後世的榆林、延安等地。於是趙氏便與韓氏達成協議,介於去年趙氏給予韓氏太多幫助,於是便把韓城以西的一處小邑借給趙氏,作為他們駐軍的地點,以此作為謝意。

韓城就在龍門東面,向西走上十多裏就能踏入河水。龍門雖險,卻是處古老的渡口,地處交通要隘,是兵家必爭之地。如公元前645年秦晉韓城大戰,秦穆公就是從龍門東渡擊晉,虜晉惠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