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2/3頁)

於是孔丘師徒在陳國的日子又開始變得難過起來,孔子見自己的想法不能見用,只能嘆息道:“不如離去……”到了三月份時,他們收拾行囊,再度上路,準備去更南方的蔡國走走。

……

周武王克商建周後,封同母弟於蔡,稱蔡叔度,武王早死,周公攝政之後,蔡叔、管叔參與武庚叛亂被剿滅。管叔被殺,蔡叔則被流放,由於蔡叔的兒子品行端正,於是周公勸周成王復封蔡國,其都邑遷往今上蔡,若不算吳國的話,算是諸姬的最南端了。

春秋初年,蔡國國力尚強,曾與魯、宋等出兵伐鄭。直到楚文王時利用蔡國、息國二國的矛盾,出兵俘虜蔡哀侯,將蔡國納入楚國控制範圍,從此蔡國深受其害,淪為楚國附庸近兩百年,風俗、文化都楚化了。(公元前前531年)楚靈王一度滅蔡,三年後蔡平侯復國,並遷都呂亭,稱之為“新蔡”。

十多年前,因為楚國令尹子常的貪婪,囚禁蔡侯,導致蔡侯獲釋後沉美玉於漢水,發誓一定要報復楚國!於是便和唐國一起叛楚,引誘吳師攻入郢都,差點就顛覆了楚國。

如今蔡國正處於復興的楚國和強大不減當年的吳國之間,局勢頗為敏感。眼見楚國漸漸復興,連續收服陳國,滅頓、胡二國,切斷了由蔡通往吳國的道路,對蔡國呈包圍之勢。蔡侯申頓時就慌了,整日擔心楚軍來報復,但事到如今他已與楚國有大仇怨,無法再回頭,所以便廣發勞役戍邊,對邊境的管控十分嚴密。

孔子此時選擇南下蔡國,實在不能稱之為明智,只是他放眼天下,竟無一處能容身之所:

魯國的家鄉回不去,因為那裏被趙無恤篡權,如今安插了一個兒子做大將軍;衛國也去不了,自己的老友孔圉、遽伯玉等或為趙氏做事,或直接去當了趙無恤的鄴城上賓;齊國……在孔子眼中,陳、鮑二氏的所作所為,和趙無恤挾晉侯之舉也查不到哪去;宋國,操持鬼神之說的大巫南子不歡迎孔子;曹國陶丘,也號稱“共和”,成了一個無君無父之國,孔子對子貢也有些失望,只差指著他痛斥“非吾徒也,小子可鳴鼓攻之”了。

一時間,孔丘心頭只能發出“天下何國不通趙”的感慨。此外的鄭、陳都不待見他自不必說,所以孔子找來找去,竟只有秦、楚等幾處能去了。

不過他更想去的,還是吳國的延陵。延陵季子高壽,這位八旬老人在紛繁擾亂的野蠻吳國,卻過著文質彬彬的恬淡生活,孔子心向往之,一直想去拜訪,但去延陵,蔡國就是必經之路……

然而讓師徒一行百余人沒想到的是,他們剛剛靠近陳蔡邊境的一處野地時,卻遇見千余蔡兵呼啦啦沖上來,也不打招呼,就給圍住了!

……

“吾等乃魯國遊士,途徑貴國,並無他意!”

漆雕開嘶聲力竭的呼籲似乎並沒能起到作用,蔡國人的兵甲一言不發,朝孔丘及其弟子圍攏過來,戈矛和箭矢對準他們,一副要在此趕盡殺絕的架勢!

孔丘讓弟子們在車後,自己則如同護雛的雌獸般上前,舉袂自報家門:“魯人孔丘在此,還請貴國大夫過來說話。”

也不知道是不是蔡人地處南方,聽不懂孔丘那略帶魯地口音的雅言,交頭接耳一番後又繼續向前推進。

“夫子,講不攏,沖出去吧!”子路大聲喊了起來。

孔丘憂心忡忡,看著不聽己方解釋的蔡人,也不知是何緣故要與自己為難,只能點了點頭,囑咐道:“休得殺人。”

“我當年從夫子遇難於匡地,被匡人所圍,如今又遇難於此,難道是命當如此?為了不讓夫子罹難,公良孺寧可勇鬥而死!”面對如此危局,勇猛的子路和公良孺一左一右抽劍在手,鬥甚勇。

蔡國的軍隊以脆弱和無鬥心著稱,於是子路和公良孺兩個猛士,便能讓他們不敢靠近。孔子等人且戰且退,退到了一處小丘下。這時候天已擦黑,蔡人沒有追上來,而是在附近遠遠地觀望,似乎有些拿不定主意。

孔子又讓弟子顏回等人去與之交涉,這時候終於有個能說得上話的蔡國人站出來,隔著老遠冷冷地對他們說道:“前幾日,有人來向駐紮沈邑的大夫告發,說一支百余人的隊伍將途經蔡國,裏面有楚國和陳國派來的奸細,打算裏應外合,攻破蔡國!沈邑大夫這才派吾等前來堵截。”

孔子師徒嘩然,孔子也左看右看,舉起手無寸鐵的雙臂,笑著對那蔡人僚吏道:“君子無所爭,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更不會介入列國爭衡之事,想必是貴國誤會了。”

但那蔡吏卻也無法做主,他不耐煩地說道:“誤會不誤會自有大夫和國君定奪,所有人在此地等待,待吾等稟報大夫,大夫再報君上,方能決定汝等是擒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