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仲尼之厄

“夫子不是要教我們君子之道麽?君子也有如此困厄倒黴的時候嗎?”

孔子的弦歌停了,他擡眼望去,站起來面露慍色的是子路,平日裏內心最尊崇他的子路,也是最敢於直言的子路。

子路這幾年過得實在憋悶,他的理想本來是“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然而現如今,這夢想依然是白日夢,卻是他那僅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志向的師弟冉求在魯國建功立業,於汶水一戰中率部重創齊人,名揚天下。

而另一位同窗子貢也赫然成為曹國的實際執政者,夫子先前最不待見的兩個弟子宰予和樊遲,一個也是曲阜縣令,另一個則被調到晉國的擔任趙氏的農官。這是混得好的,其他人如公治長等也各司其職,各展其能。到頭來,自己卻依然在到處流亡,不名一文。再加上這幾日的糟糕處境,思前想後,性情耿直的子路有些生氣了。

孔子知道弟子們被困厄了七日,都有怨憤之心,離開魯國已經好幾年了,每到一個地方,就不斷有新的弟子拜入門下,但也不斷有人中途退出,或留在沿途邦國城邑給別人做家臣,或直接就去投奔冉求、子貢、宰予甚至趙無恤去了……

於是在忍饑挨餓的空隙,孔子就決定對弟子們再上一堂課。

他對子路說道:“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動搖,小人困厄就指不定要胡作非為了。”

子路一時在氣頭上,本想依靠自己的一身武功,再帶上幾個能動彈的師兄弟去外面的蔡軍營地轉悠轉悠,像昨日偷回那只小豬一樣,再尋覓點東西。如今孔丘這麽一說,子路便慚愧地打消了這個念頭。

雖然昨日獻上烤熟的小彘時,餓壞了的孔子也不問出處,盤腿坐在地上,接過來就吃,要知道他在魯國為官時,可是“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無醬,則不食”的呢!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還是夫子鎮定。”眾弟子不管心裏怎麽想的,如今這種情形下,也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渡過難關,饑腸轆轆之際,也只能用一些重復強調的精神寄托來緩解痛苦了。

於是弟子一個接一個來到孔子身邊,孔子看著他們,說道:“詩雲‘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汝等是不是在想,吾等的學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否則為什麽淪落到這個地步?”

眾弟子面面相覷,不愧是夫子,一下就猜到了自己心裏的疑惑。

“汝等都說說看,為何會如此?”

眾人寂靜,還是子路大咧咧地說道:“我猜想是因為吾等還沒有達到仁的程度吧!所以諸侯卿大夫都不信任我們。亦或是還沒有達到知吧!所以各國都不實行夫子的學說。”

“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為何還會有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假如知者就必定能事事順利,那怎麽還會有王子比幹被剖心?”

孔子笑著將問題返還給子路,讓他自己糾結去,也不知能緩解多少腹中的饑餓,又或許會在想不下去時憤怒得哇哇大叫,索性倒頭就睡,這就是子路的性格。

子路下去後,又有人提問了,是身高僅有五尺的學生高柴,他略帶猶豫地說道:“夫子的學說極其弘大,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容得下您。夫子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點標準呢?”

孔子搖了搖頭道:“柴,你聽我說,優秀的農夫善於播種耕耘卻不能保證獲得好收成,優秀的工匠擅長工藝技巧卻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夠修明自己的學說,用禮樂來規範國家,用道義來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證被世人所理解,如今若不修明自己奉行的學說卻去追求被人接納,那就背離我的志向了!”

眾人緘默不言,弟子們再度在心中嘆息,夫子,還是太過固執了。除了原憲、漆雕開等一批以詆毀反對趙無恤為主要目標的“君子儒”外,其實其余弟子都希望夫子能早日與趙氏和解。那樣的話,無論是為官還是安逸富庶的生活,晉、魯、宋、衛、莒都能對他們大開方便之門。

夫子何苦跟自己的女婿別扭呢?一別扭就是四年……

就在他們搖頭嘆息,為夫子想不通之余,正好外面子路又風風火火地走了回來,對眾人喜笑顏開道:“子淵回來了!”

顏回正好跟在子路後面,他感覺全身肌肉酸痛,像是有了發燒的前兆。去周圍探路時,巖石也擦破了他的雙手,他在半道上用木刺挑出一個個爛掉的水泡,然後恢復了恬淡的笑容,舉著從山裏農戶苦苦哀求才討來的米,對眾師兄弟們說道:“有米了!我這就進去煮,先讓夫子食用。”

……

是啊,何苦呢?

等眾弟子退下後,孔丘臥於勉強能遮風避雨的山腳破屋內,心裏也在發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