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3/3頁)

“但論起對文獻典籍,對禮樂的熟悉,這世間除了隱居不出的老子,總是在躲避我的孔子外,就數先生為翹楚了。”

號稱“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雨之變,歷律之數,詩書禮樂,無所不通”的萇弘頗有些灰心地說道:“如此禮崩樂壞的亂世,學問,還有什麽用處?”

“在成周無用,在趙氏卻有用!”

靠岸後,趙無恤當即邀萇弘上馬車就坐,對他敘述起自己的計劃來。

……

“先生也算半個魯人,還記得從泰山附近的蜀邑時,讀過幾卷書麽?”

萇弘嘆了口氣:“故鄉裏閭中只有一卷竹書,在當地豪長手中,被他視若珍寶,輕易不肯借人觀看;鄉中三老掌握的竹簡亦不過四卷,老朽就因為在鄉射禮上比較突出,被三老相中,靠這四卷書啟蒙識字。我大器晚成,離開鄉中後,入魯國官學就學,二十六歲才開始學《詩》、《書》,誦二萬言。二十九歲時至齊國海濱,遇方士,學《易》和各種方術,亦誦二萬言。又至成周,最初為天官小吏,學習天官書四萬言。最後靠著劉獻公的關系,得以進入守藏室,在老子指點下閱覽千卷藏書,頓時愛不釋手,花了數年時間沉迷其中,這才多學了些東西,前後亦不過百萬言。”

趙無恤點了點頭,這在他預料之中,一百萬字的閱讀量,這就是這時代頂尖大學者的程度,老子、孔子、計然等人也不過如此,不會比後世的一個高中生多。當然,他們也有天分和人生閱歷、口頭敘述來彌補。

但那些普通的士人,一生的閱讀量能有萇弘三十歲前的八萬言,就足以被稱之為“聞人”了,除了像成周、商丘、曲阜等藏書成百上千的守藏室,在其他地方很少能獲得海量知識,就連孔子教學生,多半也只能口頭敘述。

所以在大戰之後,趙無恤心裏冒出了一個念頭,一個讓天下士人趨之如騖的主意……

他說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成周守藏室毀於王子朝之亂。”

萇弘遺憾地說道:“不錯,藏書大部分被王子朝帶走,守藏室殘留的不過十分之三四。”

無恤笑道:“就連這十分之三四,天子和劉、單二公也答應給我了。劉公在向趙氏賠償一部分田地、錢帛、人口之余,也將王城守藏室的不少典籍交割。”

萇弘痛心疾首:“唯名與器,不可假人,這些典籍,也是成周的神器啊,怎能當做禮物送人呢……元帥打算如何處置它們?”

無恤道:“這些典籍,加上從商丘、曲阜、濮陽、絳都、臨淄、莒、陶丘、薛各地或購買,或獲贈,或抄錄得到的共計萬余卷殷周和諸侯各國的古籍文獻,將匯聚在鄴城,我要在那裏建立一個新的守藏室,能藏書兩萬卷!”

“藏書兩萬卷……”萇弘始料未及,為趙無恤這野心怔住了,驚訝程度不比他聽聞此子遷都銅鞮,囚禁晉侯要小。

“我想請先生作為鄴城守藏室的祭酒,與衛國的遽伯玉,晉國的史墨、史趙,魯國的左丘明和部分孔門弟子一起,將其收編整理,編訂成紙張書籍,造福天下士人。”趙無恤胸有成竹,他不信作為一個愛書的博學之人,對政治有些灰心的萇弘會拒絕他。

他根本就沒有拒絕的可能!

果然,萇弘猶豫了,重新審視了趙無恤一番,比起之前此子全副武裝逼壓周王卿士,現在衣冠常服,文質彬彬的他更為可怖。

當年周公旦入朝歌,在他的兄弟和族人們忙著到處搶占金器,爭奪人口時,他第一個進入殷商的毫社裏,將大巫打算銷毀的甲骨和金文、盤銘全部截留,由此深刻學習了殷禮,加以損益,創制了完善的周禮!

在獲得顯赫武功的同時,也要粹於文教,這才是中原大國與戎狄蠻夷以力奪取的區別,也是王道與純粹霸道的區別!

萇弘好奇地問道:“元帥你……究竟想在鄴城做什麽?”

趙無恤望著廣闊的大河笑了,其自信和鷹揚,恍如當年英姿勃發的周武王,白魚躍於舟中,流烏劃過他頭頂的星空,劃過冀州之地,落到百業待興的鄴城,宣告一個軸心時代的開啟。

“我想要以鄴城守藏室為中心,建立一座可以容納千人萬人的學宮!”

“我想要讓天下自由身的士人,盡入吾彀中!”

“我想要請先生助我,繼三代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