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想跑?

高魚城不是無恤重點經營的地區,它沒有廩丘墻垣的高大,也沒有鄆城的地利,所以這裏被齊軍攻破,幸存的人逃到了鄆城。趙無恤率軍抵達時,現場只剩焦黑的斷垣殘壁和遍地死屍,而天上滿是飛鳥,大半為蒼烏,它們在高魚上空振翅盤旋,仰頭看去,大小和蒼蠅無異。

馬蹄落在殘垣上,趙無恤心中卻陰雲密布。在魯國時,他曾無數次經過此處,每次都會進去坐坐。

高魚宰名為魚遂,是趙無恤入魯後第一個對他表明善意,邀他飲宴的大夫,在隨後的西魯大夫之盟也好,對抗齊軍也好,與三桓翻臉也好,一直站在他這邊,無論是作為朋友還是封臣,都盡忠盡職。

趙無恤執掌魯國後,有意為他換一處地方做大夫,可魚遂是本地人,不願離開高魚這處小地方,寧願不做大夫,而當鄆城的左司馬,常駐高魚。

他卻不幸死了,在齊軍攻到時他奮力反抗,城破後自然遭到了無情的處置。

在高魚城東,趙無恤看到了魚遂的墳墓……

“屍體原本被齊人倒掛在城樓上,雙腳被繩子拴住,頭顱惡被梟去,十日前齊軍退去,吾等才將魚司馬收斂,當時屍體已被蹂躪得不成模樣了……”

據高魚碩果僅存的幾名僚吏描述,等他們回來時,魚遂的屍體已被烏鴉和野狗啃去大半,喉嚨和胸膛被活活撕裂,內臟和扯爛的皮肉條在腹部的開口懸晃,骨頭散落在幾尺開外,破裂斷開,滿是咬痕,上面的肉早被啃食幹凈。

遇難的不僅是魚遂,或許是國夏的訓斥,陽生離開廩丘後對平民的摧殘沒先前那麽嚴重,卻把報復轉向了當地小吏們。每個為幕府政權盡忠職守,抵抗到底的鄉吏、亭長被俘後都遭了毒手,城東盡是一片新墳。

無恤祭奠了他們,並吩咐道:“這些人都是魯國,是趙氏的功臣,他們不會白白死去,厚葬他們,並撫恤其家人。”

“許多僚吏的家眷在破城時也遇難了,齊人和帶他們來的魯國大夫還洋洋得意地說,這就是為趙氏做事的下場……”不知誰喃喃說了一句。

齊軍中夾雜著不少被趙無恤驅逐的魯國大夫,這些還鄉團聚集在陽生周圍,無惡不作。

趙無恤默然不語,他強迫自己看了一座土堆的簡陋墳冢,又看一座,再一座,同時不斷告訴自己要剛硬如鐵,殊不知,他的心中已經被怒意填滿。

“將軍,行軍作戰,最忌因怒興師。”計然適時出現,規勸趙無恤。戰爭裏死人,在辛文子眼裏並不新鮮,多年前的吳師入郢,還有宋之亂裏,類似的事情一遍又一遍發生,除非天下定於一,否則這種情形是無法避免的,會發生在敵人那裏,也會發生在自己的領地內。

無恤幽幽地說道:“西魯是我的領地,我卻不能保境安民。是我的過錯,在晉國,在衛地耽擱得太久,齊人竟然如此喪心病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我會讓陽生,讓齊國為今日之舉而後悔!”

他按劍離開,次日,目睹了這一切的兵卒不由加快了腳步,下一站是鄆城。

……

鄆城是趙無恤幕府名義上的駐地,此處河網縱橫,氣候卑熱,和後世淮南的氣候差不多。在連接濮水、濟水的運河,以及許多溝渠開挖後,這裏如趙無恤所願,種上了水稻,當地經濟也紅紅火火,極其繁榮,再不用像以前一樣得逃入大野澤為盜求活了。

可如今時值四五月,本該是稻花飄香的時候,四野卻空無一人,似乎又回到了趙無恤第一次經過此處時的凋敝狀態。三五成群扶老攜幼的戰爭難民或蹣跚地走在道上,或坐在路邊歇息,見到趙無恤旗幟後無不在路邊下拜,痛哭流涕,說將軍總算歸來了。

鄆城仍在趙軍手中,為了應付晉國的戰事,這裏的泰半兵卒被抽調一空。西魯從去年六月到現在,快一年的時間裏遭到了齊人的數次進攻,尤其是今年國夏親自發動的春季攻勢,更是一路沖到了鄆城。

虎會以鄆城數千之眾對抗兩萬人,他也不是什麽當世名將,僅能保證重要城池不失,期間還多次突擊殲滅齊人小股部隊,稱得上有功,但當趙無恤歸來時,他卻一臉慚愧地下拜請罪。

“罪在余,不在二三子,這一年裏司馬辛苦了。”趙無恤將他扶起,問道:“鄆城還有多少能戰之兵?”

“在將軍抽調一半縣兵後,還剩三千余,歷次交戰中折損數百,尚有一師。”

虎會眼睛一亮:“主君,要決戰了麽?仆臣就怕貿然出擊丟了鄆城,只能坐視齊人在城外耀武揚威,早就憋屈夠了,臣願為先鋒!”

“前鋒已有人選,你且率一半縣兵編入後軍,待我大軍東去尋齊人決戰時,後軍便封鎖濟水一線,務必讓齊軍不能走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