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抽刀斷水

在牧野一戰全殲範、中行聯軍,連斬兩名重量級貴族子弟後,趙無恤在找回滿滿自信之余,卻沒有過度驕傲。

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這是他從歷次戰爭裏學到的東西。

此戰趙兵死傷近千,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傷員和邯鄲氏的俘虜都被送往南邊的棘津渡口妥善安置。接著,趙無恤又挾大勝之威,輕取牧邑,休整兩日,在朝歌城故意外耀武揚威一番後,留下下部分輕騎和徒卒在此大布疑陣,他則親帶五千人西行,往沁水方向而去。

趙無恤還沒膨脹到自以為五六千疲憊之卒能攻克朝歌,能力敵中行氏萬余東陽勁卒,他現在要避免以劣勢的兵力接戰。如今之計,還是爭取和趙鞅夾擊範吉射,將範氏的有生力量葬送在野戰中。

他們一路上很注意行蹤的隱秘:繞開了城邑密布的地區,沿著人煙較稀疏的大河北岸行進,終於在兩日前抵達沁水附近,在一處灌木叢生的窪地隱匿行蹤後,便派人偷渡過河,和對岸的趙鞅取得了聯系。

正巧,趙鞅那邊,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潛渡沁水。

……

趙鞅被範吉射攔在沁水邊已經一旬了,在等待趙無恤動作的同時,他們也沒閑著,期間幾次試圖偷渡都宣告失敗,損兵數百。

面對這種兵法上所謂的“臨水相拒,敵富而眾,我貧而寡,逾水擊之則不能前,欲久其日則糧食少”的情況,眾家臣總結經驗後,陽虎獻上一計。

“雖然已經快到汛期了,但沁水其實不寬,河水也不深,最好的渡河辦法是幹脆從上流將河水截斷。”

趙鞅問道:“如何斷水?”

“當年大禹治水,曾模仿合河獺築壩,作土囊斷水,其術流傳至今,我在魯國時曾見人用此法來捕魚。道理是通的,可以讓韓氏提供的民夫刨土制囊,我去上遊查探過,只要能制成土囊五千,便足以斷絕流水,使大軍渡河了!”

韓氏雖不願派兵參戰,但在提供輜重和勞役方面還算盡心盡力,州、懷、野王等三處的韓氏之民三五千人被征召來幫忙,很快就做出了五六千土囊。

在與趙無恤取得聯系後,在驚異於兒子的善戰外,事情也變得更簡單了。

“四月二十七日戌時一刻,天色將黑未黑,在野王一帶拋投土囊斷水。戌時三刻,沁水已斷,我便讓韓氏的勞役裝作主力,打火把去上遊,佯裝渡河,以調動範氏兵力。等到亥時,我親率主力行至大營以南數裏處潛渡。與此同時,無恤你也從後攻擊範氏大營,牽制範氏兵力,等我大軍渡河後,便可以合擊之!”

這一計劃看上去可行性很高,戌時一刻,上流的韓氏民眾準時把樹幹、土囊堆積到河道中,斷絕了流水。而範氏兵卒也被疑兵吸引,分出部分去上遊阻截,等到了亥時,一切就緒,趙鞅便下令大軍開始潛渡。

只靠土囊是很難將河水徹底斷絕的,僅能讓水面下降。河中尚有積水殘留,淺處沒膝深,深處則齊腰深。加上河底的泥土又松軟濕滑,要徒步淌水過去很不容易。

趙氏精銳黑衣依然一聲不響地泅水渡河,摸著黑到了對岸,開始解決岸邊零星的範氏守卒,他們許多人是輕俠出身,個人武藝出眾,在大規模的對陣中作用不大,卻適合做先鋒型的尖刀,算是趙軍裏的特種部隊。

然而百密一疏,渡過去近百人後,還是被範氏的哨塔注意到了,一陣金鼓聲響起,範氏開始注意到下遊,潛渡也只能變成強渡。

一時間,火光遍及沁水兩岸,不止敵人打的有火把,原本摸黑渡河的趙軍也打起了火把。在朝中早已相看兩厭的趙鞅和範吉射隔河而望,一個性情急躁,一個懷著喪子之痛恨極了趙氏,都巴不得立刻擊潰敵軍。

恰在此時,範氏營寨東面也遭到了襲擊,範吉射非但無法將外營的一師調過來,還得派王生過去穩住陣腳。

“來者一定是趙無恤,想必今夜是趙氏父子的詭計,如今只能盡力守住,分別將其攻勢擊潰,等到天明時,敵方的先手優勢便會消失殆盡。”

王生走之前還獻計道:“太公領兵之法,若敵軍渡河前來進攻,不要在江河中迎擊,而要乘他們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時予以攻擊,這樣比較有利!”

於是範吉射便放了部分趙兵過來,然後再讓範氏兵卒齊齊壓上,圍著渡河的數百趙兵廝殺搏鬥,同時在岸上排兵布陣,防備趙兵分渡。

……

夜色中,矢來箭往,岸上、水中慘叫連連。時有範兵負傷退下,或是趙兵栽倒河裏,他們流出的血似把水面染得更紅了,火把熊熊,映亮兩岸,在燎炬映照下,仿佛整條沁水都在燃燒……

趙兵在陽虎指揮下開始加速渡河,在部分範兵被佯攻調動去了上遊後,雙方數量上勢均力敵。但範氏在岸上防守,趙軍則是越河仰攻,河底有泥濘,走一步陷一個坑,他們沒法沖鋒,所以一時間處在了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