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我回來了!(中)(第2/3頁)

中軍由魯、梁父、費和郕四縣兵卒組成,有兵一萬二千余,下轄五個師,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是缺少戰爭磨練。

左軍則是東地大夫們構成的雜牌軍,下轄無師,而是以旅為單位,每個大夫提供一旅,勉強湊夠了萬人,在三軍中戰鬥力最為低下,趙無恤也不指望他們派上什麽大用場。

三軍合計有三萬五千戰力,均屬於非職業的征召兵,平日務農或當勞役,戰時受征召。

而趙無恤的殺手鐧,武卒,也完成了自己的擴招,從原先的一師變成了兩師,一師由宋人組成,一師由魯人組成,這五千精卒屬於常備的職業兵!

然後是盜跖的那些流民募兵,維持在一師之眾,平日在魯衛邊境大野澤周圍屯田,一旦有警,便可持矛作戰。

還有大野澤中的舟師,在來自吳國的船工徐承打造下,也隱隱成型,在溝通濟水、濮水、大野澤間的短程運河挖通後,那些大翼、中翼、小翼、艨艟便可以隨時順流而下威脅齊國了!

最後還有宮衛、邑兵、亭卒系統,負責曲阜和各地治安。

孟氏和季氏失了兵權,根本插不進手,趙無恤是三軍的最高統帥。而且三軍沒有設置正式的軍將,而是在戰時才由冉求、羊舌戎、虎會三人以師帥身份,持大將軍之節臨時統領。

在莫邪提供技術後,桃丘和泰山南麓幾處鐵工坊的鐵產量在日益提升,每月生產的鐵矛可以武裝一旅之眾,魯軍的持兵率顯著提升。只是披甲率因為魯地缺皮革的原因遲遲上不去,但鐵甲的研制卻遙遙無期,只能將就著編織些藤甲和木甲了,至於趙無恤曾在後世有所耳聞的紙甲,目前還算奢侈品的紙張產量尚無法支撐,只能待日後再說。

到了去年十月時,達成了“足兵”“足食”目標的趙無恤便開始制定戰爭計劃,因為山東這地方建立的勢力,出擊則能拓土變強,一味的守弱卻只有衰亡!

於是過去溫順如小綿羊的魯國,居然開始露出爪牙了,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屢次背叛晉國,被趙氏拉入黑名單,軍隊又羸弱不堪一擊的魚腩衛國了!

……

戰爭從十月初開始,魯國出動了武卒和中軍,與平撫了國內動蕩的宋國,以及興沖沖想要拓土的曹國一起,從東面向衛國發動進攻。

而早已聯絡好的晉國趙氏,也逼迫邯鄲氏攻濮陽,郵無正則渡過棘津,進攻廩延,試圖為西趙奪取一個大河南岸的據點。

他們都沒宣戰,打了衛國一個措手不及。至於為何不宣戰?原因很簡單,衛國與晉、魯、宋從未停戰,衛侯還因為男寵公子朝和南子不嫁的緣故,屢次威脅說要讓趙無恤和宋國付出代價,敲打他自然也不必事先告知。

衛國雖已衰落多年,不復衛康叔、衛武公時的東方大國地位,卻也是濟水、濮水流域的一個中等邦國。桑間濮上膏腴之地,城邑眾多,經濟富庶,人口五十余萬,有左右二軍。

但在卷入晉齊爭霸,被趙鞅打穿兩次,被趙無恤奪了濟西地後,衛國城邑日削,越發不堪。衛侯元還自不量力,試圖派公子朝幹涉宋國內戰,結果公子朝辱於兩軍陣前,衛國那三四千人也統統葬送,成了在魯國丘陵開荒力田的農奴。

所以以衛國僅剩的那不到兩萬人,面對四方強敵的突然襲擊,頓時失了方寸。彌子瑕再度被擊敗,差點死於陣中,幸好王孫賈反應快,跑路也快,將主力拉回濮陽,保存了衛國的有生力量。

衛侯大恐,連忙向齊國求助,齊侯傳聞正在生病,久居深宮,朝政讓高、國、鮑、陳四卿掌管。四卿意見不定,最後還是派出一軍試圖攻魯救衛。

但並沒有起到什麽效果,魯國西部有右軍防禦,東部有東地大夫們守著泰山險隘,沒有決戰決心的齊軍進展不順,被魯人擋住,遲遲不能南下援助。

這一拖延,衛國的濮南地就保不住了,那裏的平丘、蒲、武父、須四邑登時被軍力占優的聯軍團團包圍。

在軍功授田的激勵下,戰爭中武卒和中軍都表現甚好,人人渴望立功。加上小公輸班新制作出的攻城利器“雲梯”用於攻城,僅有數丈高夯土墻垣的各邑在天降大雪前便紛紛告破。

在趙無恤主持下,濮南地被魯、宋、曹三國瓜分,曹國得到了須,宋國得到了武父,平丘、蒲則被東趙控制,交給信得過的堂弟趙廣德駐防。

(改下設定,原先的濮南地稱為濟西地比較合適,這裏的濮南位於曹國西面,衛國北面,與魯不接壤,就是以上四邑了)

整場戰爭裏,魯軍死傷不過千余,卻殺傷俘虜了四倍於己的衛卒,這是前所未有的勝利,魯國內除了季孫肥還在嘟囔著魯衛兄弟也,應該以和為貴外,其余人人皆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