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婚姻大事

“早在今年一月初,樂伯的三年之喪結束後,我父便請宋國皇氏為媒人,去向樂氏納采,問過靈子的閨名和生辰八字後報歸報。我父又在溫縣的招數祖廟蔔問婚事吉兇,得到了上上大吉之兆,這才派使者向樂氏報喜……”

趙無恤一邊說著,一邊想起那些冗長的婚前程序,不由頭大無比。他前世沒結過婚,卻也知道這不容易,回到春秋後,更為這時代繁瑣的禮俗咋舌。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秦時期的人們因為重視婚姻,把締結雙方的婚姻關系看的十分嚴肅。因此,逐漸形成了一整套有著固定的儀節和莊重的形式的婚姻禮儀,稱之為“士昏禮”。

《衛風》有曰: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爾蔔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這首詩講的就是從找媒人納采,一直到納吉、請期、親迎的一系列婚禮程序,這還只是平民的,貴族的更為復雜。

這些事情趙無恤不能自己做主,都得聽老爹趙鞅的。於是乎媒人和使者在商丘—曲阜—溫縣—晉陽之間來回跑,一不小心半年就過去了,總算辦完了前三件事。

這之後,還得做完“納征”和“請期”兩項。

納征,也就是男家向女家致送聘禮,相當於後世的訂婚儀式。聘禮倒不用花太多心思,只需要準備形式化的幣帛,一般為黑色或淺絳色的綢五匹,鹿皮兩張。

而請期,則男家派使者向女家告知選擇好的結婚曰期,在女方家長笑納聘禮後便能定下婚期,女子正式待嫁閨中,等著新郎來親迎。

至此,結婚準備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不知大將軍將婚期定在何月何日?”樂氏派來的家臣陳定國殷切地問道。

陳定國是親眼看著趙無恤崛起於東方的,也很清楚司城樂氏能有今天,靠的是誰的支持。他兄長陳寅多次交待過他,兩家關系一定要維持好,依靠的手段自然是聯姻。近來外間有傳聞說,大將軍的妾氏有孕,他很快就要有一位子嗣了,雖然是男是女也要出生後才能確定,但對君女的地位也是一種威脅。

所以趙無恤與君女早點成婚,他們才能早點安心。

無恤沉吟後道:“婚期定在明年,春以為期……”

“要到明年春天!?”陳定國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這豈不是意味著,還得再拖上七八個月?趙氏究竟在想些什麽,這種事情豈不是越早越好?

無恤解釋道:“是這樣,我父在請史墨、史趙兩位博學的先生推算吉兇後,認為三月初十為良辰吉日,於是便定了下來……而且成婚的地點不會選在魯國,我父打算讓我歸晉,在溫縣的趙氏祖廟,當著列祖列宗的面成婚。”

他誠懇地說道:“能娶到靈子是我的福氣,必須以最莊重的禮儀對待,只望子明能夠理解,靈子能夠理解。”

陳定國想了想也有道理,兄長陳寅在他臨行前曾囑咐他,一切都由著趙氏安排。樂氏需要趙氏,能有這樣的姻親在外扶持,不但與有榮焉,而且也能確保正卿之位永固。

於是他便說道:“婚期之事自然是由男方確定,大將軍派使者去送完聘禮後告知家主即可,女方不會置喙。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事……”

他微微沉吟後道:“家主讓我來問,陪嫁的媵,是大將軍自選,還是讓樂氏選?”

……

“必須有媵麽?”趙無恤沉默半晌後問道。

“必須有。”陳定國很嚴肅,卿大夫及諸侯娶嫁必有媵妾,這是千百年來的規矩。

所謂媵妾,是春秋戰國的一項婚姻制度,也就是在新娘嫁人時,還要陪嫁與她同姓的女子。這樣嫁過去的前者就是妻,後者便是媵妾了。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會等等。

“且容我想想罷。”趙無恤有些頭疼,這時代結個婚真是麻煩。他讓陳定國先下去,反正準備派去宋國送聘禮的使者正是子貢,他應該就在側室裏旁聽呢,也不知莒國的事情處理得怎樣了。

陳定國離開時,子貢正好從側面繞進來,兩人相對見禮,陳定國不敢怠慢,既能在側室旁聽,子貢在趙氏家臣中的地位之高不言自明,方才的談話,都被他盡收耳底了吧?

子貢上堂後趨行到趙無恤案幾下十步外,見了一禮,又繼續前進到三步內的坐席上坐定,一鞠到底:“恭賀主君。”

無恤笑了笑:“子貢辛苦了,不知何賀之有?”

子貢道:“不但與樂氏淑女的婚期定下,而且莒國之事也不費刀兵便取得大捷,此可謂雙喜臨門!”

……

“果然不出主君所料,莒君見了其叔庚輿的首級後大喜,相信了吾等的誠意,願意與魯國簽訂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