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2/2頁)

“趙小司寇,此戰真的非打不可?”孔丘還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他還是想和平解決問題。

“夫子,事情到了今天這步,已經沒有回圜的余地了,從我倒陽虎,救回國君後,三桓便開始對我提防甚重,只因為我是外來的晉人,永遠不會被他們接納。”

“隨後齊國入寇魯國,三桓不幫我抵禦,反倒從中掣肘,若非我父來援,魯國已敗,被齊人逼著簽訂城下之盟了。到了夾谷之會,也是我一直在維護魯國的尊嚴,做了這麽多,的確是累了,我想著,若是沒有無能的三桓在中樞阻擾,我應該能讓魯國變得更好。”

“但我也沒有過分舉動,不過是糾合周邊的大夫謀圖自保而已。然人無獵虎之心,虎有傷人之意,從夾谷之會時起,三桓,還有夫子就在謀劃墮四都,削西魯之事,不是麽?我一直默默忍到現在,今天只是為一切事情做個了斷而已,戰爭,早就開始了!”

對此孔丘無言以對,趙無恤說的沒錯,他的確是魯國為國事最盡力的一位大夫。然而,趙無恤做這些,從始至終是為了趙氏,為了他自己,孔丘的立場則站在魯國,站在國君一邊,而一山不容二虎,他們注定為敵。

於是他疲憊地說道:“既如此,那丘今日之行算是失敗了,還望小司寇能讓我回去。”

哪怕趙無恤和對待季孫肥一樣,將他扔下船去,孔子也認了,子路會背負他泅水的,只要有子路在,孔子就能確信,自己絕不會受辱!

“夫子恐怕暫時回不去了。”趙無恤任由侍從為他披上甲胄,淡淡地說道。

子路大為警惕:“子泰,你莫不是要扣留夫子?”

“有子路這等萬夫不當之勇的武士在,我豈敢如此,我之所以邀夫子登舟,又讓他暫時勿回,是為了保全他。”

“保全?”孔子疑竇叢生。

“沒錯,箭矢無眼,三桓大軍崩潰落敗時肯定也是好大一個場面,我恐夫子有失,不如就留在船上,坐觀其敗,何如?”

“小司寇為何有如此自信……”孔丘看看對岸的軍威,再回頭看看這邊的寥寥數千人,縱然深知魯軍內部存在巨大問題,但趙無恤主動渡河擊敵,這是取死之道啊……

“有些事情,魯國這邊恐怕是不太清楚,其一,我在宋國大勝,非但沒有損失慘重,反倒招募了不少宋人回來,汝等所見濟水西岸那數千人,就是他們了。”

孔子聞言一驚,對岸是新卒,如此說來,趙無恤的主力何在?

“其二,我說過,戰爭早已開始,三桓的格局太小,目光太淺了,他們沒有看到,戰爭不僅是在這濟水之畔,不僅是魯國內部,還有更加廣闊的地域上。以為我與齊衛為敵,便會被三面包圍?他們想錯了,宋國新執政樂氏是我舅兄,他隨時願意讓宋軍來幫我守城;另一方面,晉國趙氏已經派遣大軍抵達溫縣,邯鄲氏更是在我父命令下開始報復衛國,他們包圍了濮陽,讓衛人不敢妄動,還能隨時穿過衛國,進入西魯。所以無論此戰是勝是敗,我敢保證,三桓絕不敢越濟水半步!”

晉國趙氏終於能騰出手來幹涉了?

孔子的心裏又一次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緊緊捏住了,他說過的,他無數次對三桓說過的,要乘著宋國內戰正酣時發難才行,可他們優柔寡斷,拖到了現在。他還說過,乘著趙無恤歸來時兵發鄆城,或許也能達到目的,可現如今……

孔丘再看向子貢時,卻見他面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子貢登船時一直對他說小心,小心,難不成就是這意思……

或許郈邑的抵抗,就是為了拖延時間,好讓西魯完成這些布置……

但趙無恤還未說完。

“其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三桓征召了舉國的力量來對付我,卻忘了背後還有蕭墻之禍啊,這些事情,等此戰告畢後,夫子便能知曉了……”

眼下,趙無恤已經披掛完畢,而季孫肥也拖著濕漉漉的寬袍大袖,哭喪著臉狼狽登岸,對岸頓時一片嘩然,叫罵聲不絕於耳,但同時也開始緩緩向後退步。

雖然兒子遭到了奇恥大辱,但趙無恤的建議,季孫斯還是接受了。

“半渡而擊的機會,換了是我,也會心動的。”

但這退步,卻意味著死亡和崩潰的開始……

趙無恤指著對岸於斯為盛的魯卒三萬,兵車數百,有些悲哀地說道:“一百多年了,三桓就像是泰山的三座主峰一樣,是支撐魯國百年國運的重要砥柱,‘泰山巖巖,魯邦所瞻’是也。可他們腐朽了,衰敗了,他們寄生在魯國萬民身上吸血,他們害怕一切革新和改變,他們注定要走向滅亡!今日,二三子便隨我同觀泰山崩於前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