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第2/3頁)

他魏駒可不傻,才不會當那張羅泛舟之役卻沒得到回報的秦穆公,人情他要收著,卻也要給趙無恤添點麻煩。

“鹽池中的鹽除去魏氏囤積的幾萬鐘外,只夠供應晉國六卿大夫,還有周室幾處食用,此增彼減,若增加售賣給趙氏的,其余幾處自然就少了。世子,是動用囤積的鹽,還是……”

魏駒摸著短須思索片刻後有了主意:“動用兩千鐘,再削減賣給範氏的一千鐘鹽……”

父親的心思,魏駒在回來前已經弄清楚了,魏氏未來將重點是穩定知、魏關系,同時向趙氏示好,但又不好由魏侈出面,所以就交由兒子魏駒來處理了。

範氏是魏氏仇敵,因為舊仇不賣鹽給他們也實屬尋常。

這態度也是在向知氏暗示一點:魏氏與範氏之間已經有整整四代人的仇怨了,兩家矛盾不可調和,你只能選擇一家為盟友!

強大者可以逼迫弱小者站隊,但六卿中發跡最晚的魏氏,也可以利用手裏的鹽池來強迫強卿做出選擇!

在魏駒下定決心後,與趙氏的貨殖貿易很快就談妥了,魏氏今後一年內,每月會供應三百鐘池鹽,從砥柱以東直航到已經換上了趙氏玄鳥旗的棘津,再運到陶丘,沿著濟水抵達鄆城。

三月中是出航的好時候,按照慣例,魏駒命令主管船只的舟吏將一條條船翻個底朝上,檢查有無漏洞,他則向宗廟進獻鰓魚,以祈求麥子顆粒飽滿,也祈求航行順利。隨後讓令狐博乘舟東行,押送第一批鹽船到西魯走一趟,順便窺探下趙無恤的事業做得怎樣了。

令狐博自信滿滿地接過了這項任務,可等到登船離岸後,他才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長途航行……

……

一日後,昨天吐得七葷八素的令狐博虛弱地拉住欄杆,朝飛馳的陸地遠眺。

他乘坐的是艘大型木板船,為了增加載重量,人們以兩舟相並,上鋪以木板,稱之為“舫舟”,適合內河的航行。一袋又一袋的鹽壓在艙底,還塞滿了防潮的稻草,它們會在西魯換得錢帛,還有趙氏的友誼。

但令狐博也發現,大河之中向東航行的船只還不少,也是載得滿滿當當的,他的臉頓時又綠了幾分。

因為它們也是運鹽的船舶,且其中不少還屬於魏氏士大夫!

安邑鹽池的幅員較廣,是由幾個大小不等的鹽池組成的,實際包含三個部分:最大的是東池,方圓約120裏;其次是西池,也稱女鹽澤、小鹽池,是個十多裏的鹹水灘,因為水中含芒硝量大,其鹽苦澀,並不常開采。

這兩個大池由魏氏直接控制,但其余也有“六小池”,其實就是一個個產鹽的水窪,散步於安邑附近,最大不過五百畝。六小池每年共產鹽三四千鐘,被魏氏分予手下的小宗和大夫們自產自用。

當然,大夫們私下常販鹽給秦國、大荔,魏氏也沒當回事,聽之任之。

然而今年,這些大夫們卻和鄭國那些貪婪的商賈勾連在一起,一次性運了數百鐘鹽沿著大河東行,在河中碰到後令狐博才知曉,他們也是去西魯的!

令狐博愕然:“難不成趙無恤是向天下所有產鹽的卿大夫都求助了?”

這頗有點病急亂投醫的意思啊。

他讓人攔截其中一艘一問才知道,趙氏在派出使者回晉國的同時,也在沿途塗道上散播這樣的消息:無論是晉國成瓷,還是西魯甄瓷,從今以後不再接受金、帛等物的購買。鹽,只有能食用的鹽才能換得瓷器,有意者請自行組織商隊到新田、陶丘和西魯貨殖,無論舟船輜車,一概不收取關稅!

知道真相的令狐博愣了良久,卻不得不承認,這種購鹽的法子真是奇思妙想。

如果說通過趙鞅與魏氏接洽是正道,那這種引誘列國大夫和商賈運鹽自行去西魯,則是奇道了。

他敢肯定,這絕對是馳名中原的衛國商賈端木賜想出來的!

當年齊桓公時,管子也行過鹽策,規定外來的商賈必須以黃金購買鹽,其余錢帛貨貝一律不收。為了買到齊國的鹽,無鹽各國傾其黃金。

最終,齊盡籠各國之黃金,黃金皆歸於齊,各國的黃金價格因此而上漲,金價貴而萬物賤。於是,管子又拋出黃金,購買價格低賤的各種所需物資,齊國又得到大量好處。這種交易,使齊桓公在較短的時間內,以驚人速度積累了巨額財富,齊國得以稱霸。

現如今端木賜的策略,只是將當年的鹽換成了瓷,當年的黃金換成了鹽……

其實對於常年貨殖列國的子貢來說,能有這種見識不足為奇,在許多缺鹽的地方,鹽幾乎就是交易的貨幣,鹽可以用來換粟米、農具、牛馬等緊俏物資。連令狐博也知道,來自安邑鹽池、齊國海濱的鹽商在不斷的鹽物中賺取貿易差額,快速積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