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將治魯

孔子接到國君召見的消息時,正和子路、顏回師徒三人在費邑接待賓客的一處廬舍內用朝食。

這次能穿過季氏圍攻費邑的大營進入這座“叛城”,還是靠了子路之前為季氏勸降陽關的功勞,季孫斯才同意讓他們一試。但季氏卻借此想出了一條計策,提議讓子路進城後想辦法見到公山不狃,憑借技擊的本事當場將他刺殺!到時候邑內群龍無首,季氏便可乘勢攻城,必能大克!

然而子路重諾,不屑於做這等事情,和孔子一樣斷然拒絕。

季孫斯疑惑,上次子路幫助趙無恤襲擊陽虎車隊,救出自己時,形勢不也類似麽?

子路卻覺得大謬,因為那次事前事後趙無恤都開導過他,子路當時並未向陽虎承諾過任何事情,他的作為被無恤比喻成劫持齊桓公的曹劌,對於魯國來說是一種義舉。但這次季氏讓他扮作使者,前去行刺的勾當,卻是一種欺騙之舉……

“實非士所為也!”

於是季孫斯只得讓孔子師徒不帶一兵一卒入邑,覺得他們大概是出不來了。誰料一天之後,公山不狃真的派人出城和談,聲稱願意回歸季氏,要求是繼續做費邑宰,這讓季孫斯大喜過望。

陽虎與季孫斯是你死我活的恩怨,必須將此僚殺死,懸頭顱與家中府邸,才能恢復季氏被臣子淩駕的恥辱。但公山不狃卻不同,只要他名義上歸附季氏,就能讓季孫斯保全顏面。

季氏知道自己是打不下費邑堅城的,一入十一月後天氣寒冷,到時候要麽退兵,要麽損失慘重。所以不如暫且同意公山不狃的要求,盡快恢復實力,將孟氏覬覦三桓之首野心壓下去要緊。

之後幾天,季氏東拼西湊的數千族兵允諾撤退,公山不狃出城與季氏在中間地帶歃血盟誓。而被挾持多日的叔孫州仇已經被放歸,總體來說,魯國內部叛亂徹底平息。

孔子覺得使命完成,打算在費邑休息幾日後便回中都去,卻突然聽聞國君召見他,匆忙得放下了匕箸,吐了剛嚼了一半的肉。

不等子路將車馬駕好,孔子便徒步前往應召,直到他他一路小跑出了費邑西門半裏外,子路和顏回才乘車趕上了他。

呼赫呼赫地趕上後,子路半抱怨半打趣地說道:

“由聽夫子講過,當年楚莊王聽聞行人申舟被宋國所殺,一甩袖子就站起身來往外跑,豎寺追到寢宮甬道上才讓他穿上鞋履,追到寢宮門外才讓他佩上劍,追到蒲胥的市肆才讓他坐上車子。夫子今日是要效仿他麽?當年楚子面對的是軍國大事,如今只是一次尋常的召見,何必如此焦急?”

孔子爬上車後扶著車欄,也氣喘籲籲地笑著說道:“我因為中都外郭失陷之事,現在還是待罪之身,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哪裏還能遲疑等待?”

雖說孔丘管轄的中都外郭失陷於群盜,是一個罪過,但說服費邑歸順卻又有功,還是大功。所以子路覺得,夫子這次冒險是值得的,你瞧,季氏和魯侯都開始對他另眼相看!

急行三日後,師徒三人抵達魯城,當日午後,沐浴更衣的孔子在一位年輕有司的引領下,進入了修繕一新的曲阜公宮內。

“敢問柳下季大夫如何了?”

在入宮門前,孔丘見來迎的不是柳下季,便不忘關心起老友來。但他卻被告知,柳下季因為盜跖的事情被牽連。雖然魯侯並未怪罪,但在季氏和孟氏,還有國人的輿論壓力下,柳下季辭去了司儀之職,只有大夫之爵被保留。

孔丘默然,整理衣襟走進公宮的大門,他三步一拜,九步一叩,鞠躬如是也,一副謹慎而恭敬的樣子,好像此處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似的。

他的一些奇怪舉動讓有司看得目瞪口呆:站,他不站在門的中間;走,也不踩門坎,顯得小心翼翼,也走得極慢。

年輕的有司有些不耐煩,便無奈地回頭說道:“先生,這都是宗周的舊禮,從先君桓公之後便漸漸不沿用了……隨我速速進入即可,君上可要等急了。”

“此言差矣,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孔子以此言回應後,依然如故,有司只能翻了翻白眼,上堂告知孔丘已到時,與魯侯說起此事,他認為孔子這是故意在國君面前諂媚的表現。

“此人偽詐!”有司是魯國公族之人,是魯侯親信,所以便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的第一印象。

魯侯卻不置可否:“或許是大忠似偽。”

等孔丘受召喚,登堂入室覲見,魯侯仔細打量這位發髻朝服穿戴梳理整齊,卷須及胸的高大名士。

卻見他提起深衣下擺向堂上走的時候,恭敬謹慎得不行,憋住氣好像不敢呼吸;走完了台階,向前迅速趨行了幾步,姿態像鳥兒展翅一樣。看到國君時,他臉色立刻莊重起來,腳步也加快了,說話好像中氣不足,不敢大聲。言畢後退,走下台階後,他眉宇這才舒展開來,仿佛怡然自得,回到自己的位置與魯侯問對,則又恢復了恭敬而不安的樣子。